若羌紅棗個大美觀,橢圓形,曬乾為深紅色,才下果時肉脆棗甜,曬乾後肉軟甜潤,吃後余香滿口。每100克紅棗含鈣100毫克、維生素31毫克、可溶性果糖74.88%、各種微量元素、胺基酸537毫克,可食率92.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42%,中藥為藥引子。若羌縣雖然降水稀少但光熱源豐富,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合若羌紅棗的生長。
歷史:
中國棗是深受百姓喜愛的果品。它是由酸棗演進而來。棗樹的栽培歷史之久,地域之廣,數量之多居世界之首。據古文獻和考古資料表明,中國棗的栽培始於七千年前,栽培歷史至少已有3000年。最早的栽培中心在黃河中、下游的陝西、山西,漸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到漢代,棗的栽培已遍及我國南北各地。
中國棗很早就被引種到相鄰的朝鮮、日本、前蘇聯、阿富汗、印度、緬甸、巴基斯坦和泰國等國, 並沿"絲綢之路"傳播到波絲(伊朗)和地中海沿岸的西歐各國。1837年,美國從歐洲引進小棗種苗,後又引種大棗.建國以後,美國和前蘇聯等國都大量引進我國優良棗樹品種.由於這些品種質優、味好,被各國果樹栽培家歡迎引種,為此可以說,現在世界各國栽培的棗樹,都是直接或間接從我國引去的。
棗樹對氣候、土壤的適應能力很強。我國的地理、土壤和大部分地區受副熱帶季風影響的氣候,很適合棗樹的生長,致使我國棗產區分布極為廣闊。但因各地土壤、氣候、品種和栽培管理的差異,棗的產地又可分為南北兩個大區:北方產區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為主,兼及東北三省、甘肅、內蒙古、寧夏、青海、新疆等省、區,該區棗樹品種資源豐富,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5-90%;南方產區在淮河、秦嶺以南各省、區都有栽培,但品種較少,產量也不多。
若羌栆文化:
若羌位於新疆南部塔克拉瑪乾沙漠與崑崙山脈阿爾金山中間,東與甘肅、青海兩省相連,南與西藏接壤。距今約1600年前樓蘭國消失,只留下處古城遺蹟。樓蘭古城位於東經89°22'22"北緯40°92'55',地處新疆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出。樓蘭國的遠古歷史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時,樓蘭建立了國家,當時樓蘭受月氏統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敗了月氏,樓蘭又為匈奴所轄。
若羌栆成分與養生之道:
若羌紅棗個大美觀,橢圓形,曬乾為深紅色,才下果時肉脆棗甜,曬乾後肉軟甜潤,吃後余香滿口。每100克紅棗含鈣100毫克、維生素31毫克、可溶性果糖74.88%、各種微量元素、胺基酸537毫克,可食率92.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42%,中藥為藥引子。若羌縣雖然降水稀少但光熱源豐富,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合若羌紅棗的生長。
大棗又名紅棗、乾棗、棗子,起源於中國,在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種植歷史,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五果”(桃、李、梅、杏、棗)之一。紅棗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P以及鈣、磷、鐵和環磷酸腺苷等營養成分。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維生素王之美稱。據國外的一項臨床研究顯示:連續吃大棗的病人,健康恢複比單純吃維生素藥劑快3倍以上。紅棗所含有的環磷酸腺苷,是人體細胞能量代謝的必需成分,能夠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醫中藥理論認為,紅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多夢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紅棗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貧血、過敏性紫癜等病症有較好療效;紅棗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及環磷酸腺苷,有較強的抗癌、抗過敏作用。
紅棗不僅是“維生素丸”,而且是“礦物質元素庫”,尤其富含鋅,是其他食物無以倫比的!鋅是多種生物催化劑酶的輔酶,承擔著重要的生理活性功能,當前流行的糖尿病,性功能下降,智力衰退、老年痴呆都與缺鋅有關。有人曾測定學生頭髮中的含鋅量,發現其含量高低與學生的成績呈正相關。從含鋅量來說,紅棗也乃果中之最,“果中之王”由礦物元素來說也是當之無愧的。
若羌栆產地與發展歷程介紹:
若羌縣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塔里木盆地東部,屬典型的暖溫帶荒漠乾旱氣候。若羌綠洲面對塔克拉瑪乾大沙漠,背靠阿爾金山,位於東經86°45'-93°45'、北緯36°05`-41°23'之間,海拔846-4500米。年平均氣溫1290,年平均降水量31.2毫米,年平均蒸發量2902毫米,年日照時數3103.2小時,≥10℃積溫4396. 8 ℃。無霜期198.7天,年平均相對濕度39%。氣候乾熱,光照時間長,日溫差大,光合有效輻射極高,光熱資源匹配極佳,非常適宜優質紅棗的種植。
棗樹是喜光樹種,光照對棗樹果實幹物質積累和果實品質影響極為明顯,若羌縣年總輻射量147.5千卡/厘米2年,棗樹生長季節光合有效輻射73.7千卡/米2年,高於內地紅棗產區,具新疆首位,有利於果實幹物質積累和品質的提高。棗樹從萌芽到成熟所需≥0℃的積溫為3200一3750℃,若羌縣≥0℃的積溫為3910℃,遠遠高於棗樹生長期的溫度需求。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棗果營養物質的積累,一般棗樹果實生長期,氣溫日較差在12℃以上,果實生長速度快,低於1290生長速度減慢,若羌棗樹果實生長期為6-9月,這一時期是若羌縣氣溫日較差逐漸增大的時期,氣溫日較差平均是17 ℃,特別有利於棗樹營養物質的積累,這也是若羌紅棗品質極優的根本原因。若羌縣8-10月中旬,是一年中氣溫日較差最大的時期,平均日較差在17.5-18.2℃之間,最大日較差達27.8℃,氣溫日較差在15≥以上天數為81天,氣溫日較差在20℃天數為39天,這樣的氣溫日較差全國少有,也是若羌縣紅棗優質的獨特氣候條件。
若羌紅棗引種於20世紀70年代,1988年開始有組織地引進栽種,到2000年全縣共有棗樹14.1萬株。2001年若羌縣委、縣人民政府為進一步加快農村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幅度提高農牧民收人,依據若羌得天獨厚的是光熱資源條件,以建設中國最優乾食紅棗基地為目標,確立實施了“若羌縣紅棗產業發展戰略”,截止2004年,全縣紅棗種植面積已達7萬畝(750餘萬株),2003年,若羌縣紅棗生態經濟林建設工程以標準化生產、標準化管理被自治區科技興新辦命名為全疆第七個科技興新標誌性工程,同年,若羌“樓蘭”紅棗經新疆農業名牌產品認定委員會,評選認定為新疆農業名牌產品;2004年11月,若羌“樓蘭牌”紅棗在西安市舉辦的“首屆全國優質鮮棗及棗加工品評選一會上”獲得中國紅棗優質產品一等獎。這些都為若羌縣建設中國最優乾食紅棗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