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蟲名】
苜蓿蚜
【害蟲學名】
AphiscraccivoraKoch
【分布與危害】
苜蓿蚜為害豆科牧草,分布於甘肅、新疆、寧夏、內蒙古、河北、山東、四川、湖南、湖北、廣西、廣東;豆無網長蚜分布全國各地;苜蓿斑翅蚜分布甘肅、北京、吉林、遼寧、山西、河南、雲南。蚜蟲是一種爆發性害蟲,為害的植物有苜蓿、紅豆草、三葉草、紫雲英、紫穗槐、豆類作物等,多群集於植株的嫩莖、幼芽、花器各部上,吸食其汁液,造成植株生長矮小,葉子捲縮、變黃、落蕾,豆莢停滯發育,發生嚴重,植株成片死亡。
【形態特徵】
有翅胎生蚜成蚜體長1.5—1.8毫米,黑綠色,有光澤。觸角6節黃白色。第三節較長,上有感覺圈4—7個。翅痣、翅脈皆橙黃色。各足褪節、脛節、跗節均暗黑色,其餘部分黃白色。腹部各節背面均有硬化的暗褐色橫紋,腹管黑色,圓筒狀,端部稍細,具覆瓦狀花紋。尾片黑色,上翹,兩側各有3根剛毛。若蟲體小,黃褐色,體被薄蠟粉,腹管、尾片均黑色。無翅胎生蚜成蟲體長1.8—2.0毫米,黑色或紫黑色,有光澤,體被蠟粉。觸角6節,第一至第二節、第五節末端及第六節黑色,其餘部分尾黃白色。腹部體節分界不明顯,背面有一塊大型灰色骨化斑。若蟲體小,灰紫色或黒褐色。卵長橢圓形,初產為淡黃色,後變草綠色,最後呈黑色。
【生活習性】
苜蓿蚜一年發生數代至20餘代。溫度是影響蚜蟲繁殖和活動的重要因素。苜蓿蚜繁殖的適宜溫度為16—23℃,最適溫度為19—22℃,低於15℃和高於25℃,繁殖受到抑制。耐低溫能力較強,越冬無翅若蚜在-12℃—14℃下持續12小時,當天均溫回升到-4℃時,又復活動。無翅成蚜在日均溫-2.6℃時,少數個體仍能繁殖。大氣濕度和降雨是決定蚜蟲種群數量變動的主導因素。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相對濕度在60%—70%時,有利於大量繁殖,高於80%或低於50%時,對繁殖有明顯抑制作用。天敵主要有瓢蟲、食蚜蠅、草蛉、蚜繭蜂、蜘蛛等。在自然條件下,天敵比蚜蟲發生晚,但中、後期數量增多,對蚜蟲發生有明顯的控制作用。
【防治方法】
1.噴霧 可用以下藥劑:(1)50%馬拉硫磷乳油、50%殺螟松乳油、25%亞胺硫磷乳油,均1000倍液;(2)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3)50%鋅硫磷乳油2000倍液,50%膦胺乳油3000—5000倍液;(4)灰敵合劑,草木灰50千克加水200千克浸泡24小時,過濾,每50千克濾液加晶體敵百蟲4千克,配成母液,300倍液噴霧,對天敵殺傷小;(5)50%西維因可濕粉劑400倍液;2.噴粉 1.5%樂果粉劑、2%殺螟松粉劑或2.5%亞胺硫磷粉劑,用量為22.5—30千克/公頃。3.撒毒土 1.5%樂果粉劑1千克兌細土或細紗50千克,每公頃750千克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