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454戶通自來水,有147戶飲用井水,有8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93%)。有782戶通電,有15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8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36%、19.44%和86.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90戶(分別占總數的76.24%和74.97%)。
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村內主幹道有部分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5輛,家用運輸車12輛,拖拉機14輛,機車10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712.45畝,有效灌溉率為93.6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712.4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6畝。
到2008年底,裝有太陽能農戶80戶,建有小水窖344口。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5個自然村都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的農戶。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6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4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50萬元,占總收入的31.23%;畜牧業收入567萬元,占總收入的39.3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560頭,肉牛290頭,肉羊725頭);漁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0.09%;林業收入135萬元,占總收入的9.37%;第二、三產業收入251萬元,占總收入的2130%;工資性收入18.2萬元,占總收入的1.26%。農民人均純收入172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10人(占勞動力的17.22%),在省內務工58人,到省外務工252人。
人口衛生
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 顯示,該村有農戶787戶,有鄉村人口3287人,其中男性1659人,女性1628人。其中農業人口3165人,勞動力180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40人,其中回族17人。
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00人,參合率91.63%;享受低保14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村集體賬務、計畫生育落實情況、民政救災救濟物資發放情況。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訂農業承包契約74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98.4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5.1萬元,有固定資產4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財務。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基礎設施薄弱,進村道路為土路,交通不便。2、產業結構不合理,特色產業得不到體現,農業科技含量低。。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完成進村道路硬化。3、大力發展以核桃、茶葉、板栗為主的經濟林果特色產業。4、通過各種培訓提高民眾勞動技能。。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2個,黨員總數133人,黨員中男黨員105人,女黨員28人。 團員1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75.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茶葉、板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花橋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曲硐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17.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27人,中學生184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67.00畝(其中:田2036.51畝,地860.49畝),人均耕地0.92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40002.6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76.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26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1841.4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