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立體造型

花卉立體造型又稱立體花壇、主體花壇,即花卉打破高度限制向空間伸展,具有豎向景觀,是一種超出花壇原有含義的布置形式,主要以四面觀賞為主。它是一種運用花卉的群體效果構成圖案的式樣,觀賞花卉絢麗風姿的花卉套用形式,主要包括造型花壇、標牌花壇等形式。造型花壇是用模紋花壇的手法,運用五色草和其他草本花卉制鹹的各種造型物,例如:動物、花球、花柱、雕塑、花籃、花瓶、花拱等;標牌花壇是用花卉或其他植物材料組成的豎向牌式花壇,多為一面觀賞。花卉立體造型的手法包括蟠扎、毛氈栽植,以及盆花鑲嵌等。

由來

簡單幾何形的簡單幾何形的花卉立體造型

可以說花卉立體造型是幾何學的產物。尼羅河每年泛濫,退水之後需要丈量土地,因而發明了幾何學。後來,古埃及人也把幾何的概念用之於園林設計。水池和水渠的形狀方整規則,房屋和樹木都按幾何形狀加以安排,形成世界上最早的規整式園林形式。

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園林發展了這一造園手法,他們在一塊大面積的平地上利用灌木的栽植鑲嵌,組合成各種紋樣圖案,好像鋪在地上的地毯,形成了“繡毯式”的植壇 (parterre)。同時,他們也把樹木修剪成幾何圖形,並用植物建造迷宮、門廊等,形成最早的綠色雕塑。只是那時的“綠色”還僅僅停留在色彩上,因為義大利氣候炎熱,人們只選用綠色植物做植壇,利用其濃淡不一的變化形成層次感和涼爽感。

到17世紀,法國古典園林吸取了義大利台地園的造園模式。為了彌補平地造園的平淡無奇,他們開始使用鮮花作圖案,使色彩更豐富,出現模紋花壇。於是花卉立體造型的材料由單一的綠色灌木發展到彩色花灌木。

由於花草的種類匱乏,19世紀中葉,歐洲人從海外大量引進樹木和花卉的新品種而加以馴化,觀賞植物的研究遂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這為當代立體花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0年,隨著對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國際立體花壇委員會發起“國際園藝造型藝術大賽”,花卉立體造型確立了在城市環境中的生態雕塑地位。

種類

植物造型藝術的花卉立體造型是園林藝術的奇葩,按照國際立體花壇委員會確定的概念為:花卉立體造型是由一年生或多年生的小灌木草本植物進行多組立體組合而形成的藝術造型,它代表一種形象、物體或信息。花卉立體造型包括二維三維兩種形式。在製作過程中不允許採用在植物生長到一定年份時修剪出形狀的方法,但可以作為花壇的補充部分。

花卉立體造型的英文是“Mosaiculture”,直譯為“馬賽克文化”,形象地說出了它的製作特點。花卉立體造型一般選用木製、鋼筋或磚木等結構作為造型骨架,然後用蒲包、麻袋或棕皮等將泥炭土或腐葉包附、固定在底膜上,再用細鉛線按一定間隔編成方格將其固定,這樣就可以在填充栽培土的骨架上種植物了。花卉立體造型的主體植物材料是五色草和滿天星類的小菊花等,通過植物不同的形態和本身的色彩,形成獨特的優勢和旺盛的生命力。

發展

奧運主題的花卉立體造型奧運主題的花卉立體造型

花卉立體造型目前運用相當廣泛,較早是運用在傳統的秋季菊展中,園藝師們運用菊花中的小菊品種通過蟠扎,創作出栩栩如生的各種景物或景象。

1990年,北京亞運會首次採用了五色草造型,並打破了蟠扎方式,初次嘗試立體栽培形式並取得了較好效果,但僅限於五色草造型,品種、色彩上較單一。以後隨著花卉優良品種的培育和引種的逐步深入,許多良好的立體造型品種得到套用。

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花卉立體造型有了空前的發展,並打破了花卉品種開花時間的限制,還首次運用了先進的滴灌技術,解決了造型後期的水肥管理問題,使觀賞期得到延長。

2001年廣州花博會上,多種多樣的花卉立體造型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同年,在四川少數民族運動會上,首次從北京格麗英園藝公司引入以分水皿為主要載體的灌溉系統,運用到花卉立體造型上,製作出花柱、花球、花龍舟等,保證了觀賞花期。

製作方法

花卉立體造型的製作過程花卉立體造型的製作過程

花卉立體造型是一個多工種密切配合,高強度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的系統工程,其第一步是根據環境特點設計出布置圖,計算花卉、植物的用量;第二步是製作大小適度,輕質高強度,承重合理的骨架;第三步是花卉擺放、鑲嵌。現今運用最廣泛的花卉立體裝飾技術均是通過鑲嵌方法製作。它主要由造型骨架、盆花和灌溉系統三部分組成。

造型骨架主要是用金屬材料焊接或綁紮成的有立體圖案的外型櫃架。它由承重骨架和“夾層”骨架兩部分組成。“夾層”就是鑲嵌盆花的位置,處於整個骨架外表面,其厚度根據花盆高低而定,一般為12cm~15cm,在較為先進的花卉立體造型中,“夾層”由缽床卡盆代替。有些造型骨架還包括一些輔助性骨架,如花柱、花牆裡起支撐、平衡作用的腳手架。

盆花部分是立體造型的盆花位於整個造型的外表面,它根據設計要求,選擇不同種類或同一種類不同花色、高度的盆花,按照預定的設計圖案鑲嵌於“夾層”中來達到最終的裝飾效果。立體造型對盆花的特殊要求,一是開花整齊一致,株形矮小緊湊,盛花時花能覆蓋葉片;二是抗逆性強,整理較為簡單,特別是高濕環境下不易感病或花冠不易腐爛的品種為佳;三是株形大小一致,花小而多,花柄短,花色豐富鮮艷且花期較長的雜交草花品種。適宜的品種有:夏秋用四季海棠非洲鳳仙孔雀草小菊等;冬春用羽衣甘藍雛菊三色堇報春花瓜葉菊矮牽牛長春花美女櫻金盞菊(矮種)、石竹等。

灌溉系統在花卉立體造型中,最早均是進行人工灌溉,但由於盆花所處高度、角度的不同,有些部位人工根本無法灌溉,效果也不佳。昆明“世博會”首次利用分水器,徹底解決了灌水施肥問題,但總體造價昂貴,推廣難。自2001年起,四川綿陽市園林局綠化工程隊探索出一種既經濟又實用的浸水澆灌法,得到全面推廣使用,即在骨架內綁上細小的塑膠水管,在水管上用針頭刺出數量不等的小孔,然後用水泵抽水灌嬴,既節省了人力,又節約了水資源。

灌溉系統的安裝應注意以下幾點:供水水壓與水壓力應保持平衡;供水管應分布均勻;防止泥土堵塞小孔;使用分水器的,滴箭應安裝於盆土表面;大型立體造型主管應分區域供水;隨時檢查供水管是否正常運行。

後期管理

花卉立體造型後,為保證其具有較長的觀賞期,必須加強後期管理,主要包括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對花卉生長和花期的管理。

水分管理上,需要注意的是灌水不宜過多,否則易造成高濕而引起病害,一般在葉、花出現輕微萎蔫時才打開灌溉系統灌水,一次灌透,並應在上午進行。施肥可結合灌水進行,主要撒施磷肥和少量氮肥,按一定比例配施,或實行根外追肥。為防止病害發生,除降低小環境濕度外,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發生病蟲害時,有針對性地採用生物農藥防治。

在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上,主要是經常地摘除殘花,摘除感病葉片,更換感病植株;通過修剪去掉徒長部分,保持造型完整。另外,需要在盆花正常花期後及時更換,做好花期銜接工作,以保證某種造型具有長期的觀賞期。

生態意義

1、主題思想的生態化
花卉立體造型作為植物雕塑的載體,所表現的主題思想和文化內涵更加的貼近自然和生活。它以勃勃生機的姿態講述著城市的建築、動物、藝術和生活,通過植物藝術造型形象地展示了世界生物多樣性、城市文化多樣性和藝術表現多樣性的深刻內涵,融自然與藝術為一體,引導人類時刻關注綠色地球——人們的家園。

植物雕塑作品《西部牛仔》植物雕塑作品《西部牛仔》

2、施工技術的生態化
花卉立體造型在製作過程中也以生態環保為目標。作品的材料,如植物、金屬框架、五金件等均可重複使用,符合節約資源的環保理念。出於土壤保護的原因,安裝時一般不使用挖掘的方式固定花卉立體造型,因此設計時要考慮科學、恰當的固定方式,可以說每一個花卉立體造型的固定都是一場技術與智慧的較量。比如代表美國來滬參加2006年國際花卉立體造型大賽的植物雕塑作品《西部牛仔》就巧妙地利用力學原理,讓作品中的牛、馬騰空而起,完美展現了作品的創意。

3、 藝術表現的生態化
植物雕塑與其他形式的雕塑一樣提倡構思新穎、結構緊湊。不同的是它更講究體現園林特色的文化內涵,要根據園林藝術規則進行布置,或坡地、或水邊、或狹縫、或角隅,實現因地制宜,巧於因借,達到補白、點景的作用。此外,花卉立體造型也是流動的雕塑,它不僅可以把幾十種植物的幾十種顏色協調地統一起來,形成豐富多彩的圖案和造型,還能隨著植物的長勢和季節的變化發生改變,有的可以變色,有的可以開花,有的可以放香,帶給人全方位的自然體驗。

4、環境效益的生態化
花卉立體造型以生態綠色植物作為藝術創作中的表現基礎和手段,嚴禁使用人造植物,其作品表面的植物覆蓋率至少為80%,形成了植物造景的大地藝術,不僅為人提供戶外休閒、娛樂、健身等功能,還有調節土地使用強度、城市防災、美化環境、淨化污染等多項功能,成為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