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小窗,本名黃旻禕。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法學學士,文學碩士。1994年進入東方廣播電台,主任編輯,現為東方都市廣播《為您服務》節目主持人。
內容簡介
聆聽東方都市廣播“為您服務”欄目主持人小窗講述自己的故事。
這本《花兒還在花兒里開放》是一本散文集,將一系列思緒、片段和情景串連起來,乍一看漫無邊際,談談童年,聊聊自己的記憶,心愛的女兒,碎片一般,凡此種種,斷斷續續,恰如生活本身,也到底是為了探討人生。小窗筆下的生活,與我們自己的,緊密相連。她不會裝模作樣,試圖拯救整個世界,她只是,在和我們一樣打發日子的時候,看到裡面值得珍惜的那部分,所以,她也希望讀者能和她一樣,樂在其中,找到幸福。
序言
小窗要出版第一本書。我能知道她的心情。出版第一本書的人的心情應當是差不多的。她讓我在前面寫幾句話。這樣的邀請是很珍貴的,因為這是她的第一本。我也以很珍貴的心情答應,然後帶著它去巴黎,希望能夠十分寧靜地寫下每一個字,寫下那幾句話,讓我的文字和她的性格靠近一些,也靠近她在電台里播出的那樣的乾淨聲音。
我開車的時候經常會聽,聽的時候路途也就清麗起來,不會老變道,忽略了左面車道右面車道那些緊趕車輛的風馳樣。那時候會想,有一個這樣的學生,真的蠻有面子,也會想,廣播真不是別的樣兒的東西可以取代的,當這個世界的娛樂里總是形體招搖、大喊大叫、傻裡傻氣、裝腔作勢裝得不剩下一點兒真實性的時候,廣播的聲音恰好是最應該給路途、給時間、給人的慌亂以鬆弛、鎮定和抒情的。雖然廣播裡的傻裡傻氣和裝腔作勢也在增添,但是小窗依然是“經典味道”的,也信任她不會去裝瘋賣傻,信任廣播電台的很多聲音會依舊優雅,照顧路途。這個“路途”不是指今天聽廣播的人都是在路上,都在開車,還包括這個國家比任何時候都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中國廣播,你可以多給她一些真正的愛護,真正的浪漫,真正的人心從容嗎?
想想時間也真是快得有點傻裡傻氣,不顧人心。小窗跟著我學習文學,然後優秀地畢業,已經蠻多年了。那時,她還像是一個十分靦腆的黃毛丫頭呢!和她一同畢業的,有的當著老師,有的當著作家,她呢,則是那么歡喜地讓好聽的聲音每一天地在電波里,在頻率中。她坐在那兒說著文學,說著音樂,說著很多人生里外,把自己理解出來的味道統統擱放進去,笑嘻嘻地,永遠也不慷慨激昂,聽著聽著,就流暢地把車開到家了。
心裡想,這丫頭,真是很不錯!
她也很不錯地慢慢寫出了這本書。我相信,這也是她為父母寫的,為丈夫和女兒寫的,為自己的聲音寫的。
很不錯,很不錯。 我的這一段“很不錯”的話寫於巴黎DANTON大街58號,是坐在我的視窗寫的。巴黎夏天早晨七點,天已經很藍很亮,很不錯!
圖書目錄
序 寫給視窗/梅子涵
自序 讓愛與夢一季季,永不凋落
篇一 愛我餵我永不離開
童年回望
感覺母親
記憶有什麼用
想起小時候
外婆我想你了
一千年以後
寵物花草孩子
我多么想
慧眼天天練
夢別離
媽媽你老了
愛我餵我永不離開
我家小書痴
幸福變奏
因為
篇二 花兒還在花兒里開放
穿越綠地
花瓣雨
靈魂選擇自己的伴侶
秋的引子
煉愛
四十知秋
一棵開花的樹
一片葉子落下來
夜雨
100年的樹
白日光
命運弄人?
返老還童
牛角鐲子
你不來,我不敢老去
非得要流浪嗎?
一杯茶可以到達的幸福
記住一些忘掉一些
啜一口孤獨
煎熬
久仰
明天,你好
花事
篇三 改變天色的聲音
那些歌那些花兒
男人的愛情宣言
“我是聽你的歌長大的”
愛的回答
慢熱
改變天色的聲音
要給你驚鴻的一瞥
靈魂在遠方
再見面我們又歷經了多少的歲月
切菜時我想念起理想
冬日暖陽
如果還有明天
有種安靜不是默無聲息
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再出發
流浪的村落
篇四 夢想飛出窗外
我們可以為老人家做的事
最平凡最動人
我們是雷鋒式的好“少年”
我要你的古道熱腸
寂寞的季節
你們最珍貴
不再讓你孤單
讀信
喚他作寶貝
美妙的聲音是一座橋
我來照顧你
8小時=5分鐘
我們的夢田
你給我養老院電話
把一個人的溫暖轉移到另一個人的胸膛
給力
幸福陷落
謝謝你
一落筆
伴唱
篇五 藏地心路:與老人一起圓夢
圓夢西藏(一):在路上
林芝入夜
圓夢西藏(二):在林芝
圓夢西藏(三):魯朗林海與尼洋閣
拉薩雨
圓夢西藏(四):從巴松措去往拉薩
瑪尼石堆
圓夢西藏(五):拉薩到日喀則
圓夢西藏(六):回到拉薩
圓夢西藏(七):布達拉宮
我不會錯過
圓夢西藏(八):納木錯湖
道別
圓夢西藏(九):火車返程
圓夢西藏(十):我們這群老小孩
西藏,魂兮歸來
總有
文摘
喉嚨痛,一邊牙齦腫了,另一邊一片牙如年久屋頂上的瓦瓣,不動聲色卻內里變化著素質,挑一日一隻“雀”落,竟毫無前兆地輕巧酥落下一瓣。吃飯就成了很艱難的事,偏還要上桌陪吃。
食物不能朝左走也不能朝右走,太困難了,我說:“我是才長出幾顆牙的嬰兒了。”女友捷文卻說:“老太太也是這樣子的,呃,老太太和嬰兒真的很相似哎。”她竟興奮起來,“老太太走路也是搖搖晃晃的,嬰兒也是,老太太渾身都會痛,嬰兒其實也有生長痛……”
“可老太太體會過正當年,有滿口好牙,因而感覺上自然不如懵懂的嬰兒,老太太所以也沒有嬰兒那么勇敢堅強無畏,老太太體味的是衰落……”嬰兒痛著是為了生長,生命本身的快樂追尋,老太太體驗的痛何止身體上的。
捷文說:“那倒是。嬰兒需要照顧,老太太也需要。”
“嬰兒是可愛的,老太太是不那么討喜的。嬰兒需要抱、喂,老太太其實也是需要的,可誰來愛她們?”
“那就把自己當孤兒吧。”捷文的答叫我錯愕。
做母親節專題,讀了兩篇文章,一篇題為《孩子是母親的戒律》,舉了兩部電影《天下無賊》和《殺死比爾》里女賊和女殺手的例子,她們徹頭徹尾的轉變,完全源自於有胎兒在肚裡著床,於是一個一路保護傻根兒的錢財不被賊盜,一個竟然放了來殺自己的人。她們渴望世界是美的,人性是善的,也渴望自己能夠坦然面對孩子純澈的眼睛。
我聯想到女兒3歲的時候在東方綠舟的坦克上拍的一張照片。穿著一條小白裙,神情稚嫩無辜,和碩大的堅硬的冰冷的坦克形成極強烈的反差。每看它一次,我心底就升騰一股願望:渴望和平。沒有戰爭、沒有災難,沒有黑暗,我想我是和所有為人父母的大人一樣,竭盡所能想要守護這份嬌弱又純真的美好,祈願孩子健康地長大,善良地長大,幸福地長大,沒有恐懼地長大。
另一篇文章名字好像叫《媽媽,我讓你等了這么久》。媽媽老了,一次次打電話問女兒什麼時候可以回家,家裡院子裡的葡萄、梨都長成了,回來吃啊。女兒忙啊,有工作有孩子,話里哄著媽媽,可心裡想滿街的水果十塊八塊就可以吃個夠,那么遠的路啊。怕媽媽失望生氣,即便答應下來,也總是一次次不能成行。女兒下樓為自己的孩子買雪糕,卻看到滿頭大汗的媽媽——從沒出過遠門的媽媽大暑天裡倒著沒有空調的車,背了完好水靈的葡萄和梨來了。女兒難得回一次家,媽媽托人去縣城買來所有她以為好吃的菜做給女兒吃,女兒卻無從下筷,一向愛乾淨的媽媽是邋遢了嗎?雞皮上有毛,魚鱗沒有刮淨,金針菇里有頭髮絲,媽媽只好尷尬地搔頭。夜了,一路送執意要回家的女兒上車。竟是最後一別。媽媽半年前就知道了自己的病,也患了眼疾,粗疏的女兒根本沒有發現。可即便病著的媽媽還自始至終顧慮著女兒的感受,說:“媽媽怎么會生你的氣呢,說家裡的花又要開了,像你小時候穿的那條小裙子……”失去媽媽的女兒才反思,我真有那么忙嗎?人到80歲還是需要母親的。
我想到鄰家的事了,總吆喝著媽媽幫他帶孩子,媽媽有病啊,兒子人不壞,卻不能用心體會。
面對孩子和媽媽,花的心思總是不一樣。這是規律嗎?
自打有了孩子,懂得了媽媽,可孩子和媽媽之間,同樣是愛,花的心思不一樣,不是嗎?
人的路不能回頭,就只有一世,所以有太多沒有的體驗,不懂的道理,要早些知道。可以感受,比如像我這樣感受沒牙的苦;可以聽,聽媽媽說對外婆的病痛一點一點的理解;也可以靠讀書。
我們是在長輩的愛里長大的,我們不是孤兒,我們的孩子也不是。我們已經老邁了的爸爸媽媽呢?我只希望他們到老,在身體衰落的痛里,能有心理上更快樂更安慰的體驗。
雖然,其實我們能給出的,相比他們曾經給予我們的,只是一點點。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