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芮城南街,也是芮城博物館所在地。宋大中祥符年間( 1008~1016 年)創建,明景泰六年( 1455 年)重修,清順治三年( 1646 年)冬,寢殿被火毀重建,此後又經康熙 十年( 1671 年)、道光九年( 1829 年)的重修和鹹豐元年( 1851 年)的增修。
歷經千年的兵火戰亂和風雨剝蝕,集中了宋、元、清三代建築風貌的城隍廟能保存至今,可謂一個奇蹟。享亭為元代遺物,俗稱“看台”,柱子粗矮,斗拱碩大,建築形制粗獷而渾 厚,古樸的外貌具有濃厚的早期建築特色,使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動盪不安的金元時期,匆忙粗 糙但不失精美的建築工藝。
獻殿與享亭之間是東西廂房,左右對稱,面闊九間,進深一間。獻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 外露四根明柱,前檐還有插廊,中部辟門通往大殿,卷棚頂,為清代所建 。
最精彩的當屬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柱頭有卷剎,柱體有側角,柱頭斗拱為五鋪作 雙下昂形制。屋頂舉折平緩,斗拱碩大,拱瓣清晰,為典型的宋代規制。歇山部分的“二龍戲珠”琉璃懸版為明代製作,富麗堂皇,端莊肅穆, 琉璃鴟吻及琉璃脊飾色彩絢麗、精美絕倫,系古建築中的罕見之作。大殿形制古樸典雅,雄偉壯觀,雖經歷代維修更換過少量構件,但大木構件 及斗拱仍為宋代遺物。它屹立在這組建築群中間,仿佛一位貴夫人,那種雍容華貴自不待言。
碑郎里收集陳列有北魏、北周、隋、唐、宋、元至明、清的歷代名碑、造像碑、墓志銘等 98 通,對研究我國古代文化具有極為珍貴的參考 價值。館藏文物還有大型通景堆絹《郭子儀誕辰祝壽圖》屏,吳鎮、米芾、董其昌等名家墨筆畫卷,以及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所贈佩劍等珍貴文物。徜徉在這裡,從一磚一石中,從那些梁架與斗拱間,古文化的濃鬱氣息撲面而來。
藏品
1)山西芮城清涼寺墓地玉器
清涼寺墓地位於芮城縣東部西陌鄉清涼寺村,現存元代木構建築清涼寺坐落在墓地上。中條山余脈之南有恭(共)水澗,恭水自北而南注入黃河,全長16.9公里,原屬長流河,近20年來因天旱少雨,已成季節河。恭水澗沿兩岸北起坡頭遺址往南綿延10餘公里至劉堡遺址,斷斷續續有新石器時代遺址數處。清涼寺墓地位於坡頭遺址之西,相距恭水澗約80米。清涼寺東50米處有一台地,20世紀70年代末,老百姓在挖窯洞時發現一批玉器,芮城縣博物館隨即將其徵集。經調查,確定此地為一處墓地,墓葬一般長2、寬1.2、深約3—5米,為土坑豎穴墓,葬式直肢,隨葬玉器一般置腹部,個別套臂上,未見隨葬陶器及其它物品。
2)芮城縣博物館保存有金勝莊出土的仰韶文化廟庭溝類型的彩陶深腹罐。這些器物花紋精緻,器型完整,距今約有五千年的歷史.
3)山西省芮城縣文物部門在縣城原土產公司基建工地,發現三尊唐紀年佛教石刻造像,出土地點早先為該縣延慶寺遺址。延慶寺始創年代不詳,現存有宋大中祥符年間重修殘碑。民國初年,縣長黃延光曾於此掘得北朝造像碑17種、唐造像2種,後毀於日軍侵華期間。據1925年上海《東方雜誌》記載,芮城縣延慶寺出土《北朝張興碩五百人造像碑》(圖一),“像高建初高一丈,寬三尺四,厚一尺四。石質青黑,溫潤如玉,四面雕刻精緻。出山西芮城延慶寺,碑座前一年運京,售於法人。丙寅冬,此碑氈裹,始運至都下,予與同夥合資購存。製作偉麗,洵希世寶也。北平孫壯藏並記。”此碑現留存美國。
新聞
山西芮城縣發現三尊唐代石佛 博物館收藏 發布日期:2008-1-22
山西省芮城縣近日在一處基建工地挖出三尊唐代石佛,石佛目前已經移交當地博物館收藏。
三尊石佛分別高45厘米、94厘米和96厘米。石佛工藝精湛,雕刻細膩,保存較為完整。有關人士初步認定三尊石佛是延慶寺遺物。據介紹,這次是第三次發現延慶寺的石刻。
本次發現的石佛為何深埋地下,疑與唐武宗滅佛有關。石佛的發現是追溯延慶寺沿革和唐代石雕藝術的又一實物見證,將對研究佛教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地址
芮城縣永樂南大街城隍廟
郵編:044600 電話:0359302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