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特萊斯

艾特萊斯

艾特萊斯綢產於洛浦縣吉牙鄉,位於洛浦縣西北部,玉龍喀什河中下游東岸。古代和田,是絲綢之路南路的交通樞紐,是重要的絲綢集散地,是西域三大絲都之一。公元前二、三世紀和田的絲綢貿易就已興旺,兩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絲綢貿易更加繁榮,唐代進入鼎盛時期。據記載南北朝時期一批過境商人,一次就運輸絲綢4300多匹。大批的中國絲綢主要經絲綢之路南路運往中亞、中東直到地中海沿岸國家。"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不絕於時月"。和田在絲綢交易上的歷史地位久享盛名。唐代和田地產的"施綢"多銷往中原,為中原王朝的王公大卿所搶購。

基本信息

簡介

艾特萊斯綢產於洛浦縣吉牙鄉,位於洛浦縣西北部,玉龍喀什河中下游東岸。古代和田,是絲綢之路南路的交通樞紐,是重要的絲綢集散地,是西域三大絲都之一。

歷史

公元前二、三世紀和田的絲綢貿易就已興旺,兩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絲綢貿易更加繁榮,唐代進入鼎盛時期。據記載南北朝時期一批過境商人,一次就運輸絲綢4300多匹。大批的中國絲綢主要經絲綢之路南路運往中亞、中東直到地中海沿岸國家。"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不絕於時月"。和田在絲綢交易上的歷史地位久享盛名。唐代和田地產的"施綢"多銷往中原,為中原王朝的王公大卿所搶購。

歷史上曾記載,公元十世紀于闐國王曾帶大批和田製作的“胡錦”、“西錦”到中原進行商貿交易。在中原十分搶手。儘管目前還無直接依據說明艾特萊絲綢就是“胡錦”、“西錦”。

但在此後幾十年的時間內,和田民眾依了伊斯蘭教,艾特萊絲綢無疑打上了伊斯蘭教的文化印記,但我們很難斷言,它們之間被割斷了傳統繼承關係。

其實或更早的年代,在伊朗、土耳其及中亞國家的史書中也有過關於“艾特萊斯”的記載。因此可以說,和田的艾特萊絲綢既有自己的傳統特色,又廣泛吸收交融了各國的文化因素。

十五世紀,米爾扎.阿巴白克攻占和田時,曾把和田許多技術工匠,特別是製作艾特萊絲綢的工匠強制遷往莎車。因為他在那裡定都,讓和田的工匠為他織艾特萊絲綢,並讓工匠把技藝傳給莎車人。

十九世紀,A.H庫羅帕特金所著《喀什葛爾》中是這樣敘述的:和田的繅絲工業相當發達,除瑪什魯甫之外,他們還生產阿德里亞斯、貝卡薩甫、沙衣等絲綢。喀什等地產的絲綢僅能滿足本地需要,甚至不能自給。唯有和田絲綢出口,一八七六年向中亞就出口160匹。這裡說的阿德里亞斯即艾特萊斯。

艾特來絲綢不僅為和田維吾爾婦女所珍愛,而且整個新疆維吾爾族婦女都喜歡穿艾特萊絲綢製成的衣服,即使在中亞幾個國家特別是烏茲別克斯坦也相當流行。在維吾爾族詩歌故事中都曾描述過那些有身份的人如官宦人家、地主、巴依對婦女穿上艾特萊絲綢長裙出席各種社交場合或“麥西來甫”(歌舞聚會)。

來源

艾德萊斯又在不同地區不同名字,阿德里亞斯、阿斯特拉這與現在的烏茲別克有很大的關係,蒙古西征的時候,朮赤帶領西征的大部分人是古突厥葛邏祿人,這部分人在完成西征後,生活在伏爾加下游,隨著西征的金帳汗國勢力變小,其中一部分葛邏祿部落脫離金帳汗國而獨立,成立阿斯特拉汗國,這部分人早在唐朝時期最先掌握了絲綢的編織,他們編出來的絲綢就叫阿斯特拉綢,最後月既別.昔班尼從帶領餘下部落東遷,形成了烏茲別克人,阿斯特拉綢也就帶了過來,突厥語和印歐語彙集的阿斯特拉演變成維吾爾語艾特萊斯,烏茲別克的安集延部東遷時成立葉爾羌王朝,就帶來了艾特萊斯綢的編織,艾特萊斯綢的演變也間接反映了葛邏祿人到烏茲別克人的演變過程。

風土人情

艾特萊斯 艾特萊斯

凡外地來和田的人,幾乎都說和田的維吾爾族姑娘長得漂亮,細細的彎眉,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均勻的身材,再穿上“艾特萊絲”綢製作的連衣裙,越發顯得婀娜多姿,風姿綽約.艾特萊斯綢是和田的特產。和田是絲綢之路上著名的絲綢之鄉,蠶繭總產達到全自治區產量的百分之70以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生繭生絲除部分外銷外,基本都在本地織成艾特萊絲綢。

產地

和田大部分縣都生產艾特萊絲綢。最集中是在洛浦縣的吉亞鄉,吉亞鄉緊靠玉龍喀什河,是蠶桑產區,也被認為是愛特萊絲綢的中心產地。

這個鄉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織艾特萊絲綢,不少家庭當男方娶親和女方擇婚時,往往要打聽對方會不會織艾特萊絲綢,技藝怎樣。

50年代以後,和田的繅絲逐步用機器代替了紡車。但製作艾特萊絲綢的生絲多選擇用紡車紡出的生絲。製作艾特萊絲綢也是手工操作。織綢機一人多高,製作時很辛苦,需手腳並用。圖案是通過扎染製作。

有技藝的工匠根據圖案的需要,將經線用玉米皮紮起來,浸到礦物和植物的染料液中著色,根據圖形排列在織機上繃緊,這樣浸染出的絲線具有由深至淺的色暈,製作者手拿織梭飛快地在經線上串來串去。

近幾年,雖然機器製作出的綢子數量占有絕對優勢,而且也能織出艾特萊絲綢的效果,但無論直觀、質地、手感都難以和手工製作的艾特萊斯相提並論。近幾年市場上又有了化纖絲,有人在素綢上印染艾特萊斯圖案,有的圖案一經水洗,便掉色,價格也較低廉。民間的艾特萊絲綢工匠嚴守傳統工藝流程,一絲不苟,因而在市場上贏得信譽。1992年烏魯木齊邊貿洽談會上的維吾爾族禮儀小姐的連衣裙統一用洛浦吉亞鄉的艾特萊絲綢製作,令中外客商讚嘆不已,紛紛前來洽談訂貨。

和田艾特萊斯綢充滿美好前景。

特點

質地

艾特萊絲綢質地柔軟,輕盈飄逸,尤其適於夏裝。布料一般幅寬僅40厘米。圖案呈長條形,有的呈二房連,錯落有致地排列;有的為三方連,交錯排列。艾特萊絲綢色澤十分艷麗,與沙漠邊緣單調的環境色彩形成強烈對比,突出了維吾爾族人民對現實和未來生活的熱戀和追求。

圖案

艾特萊斯綢圖案富於變化,樣式很多,採用植物圖案的有花卉、枝葉、巴旦木杏、蘋果、梨等。採用飾物圖案的有木梳、流蘇、耳墜、寶石等。採用工具圖案的木錘、鋸子、鐮刀等,採用樂器圖案的有熱瓦甫琴、獨它爾琴等。其他還有柵欄、牛角等。各種圖案具有強烈和田地方特色,是和田人民生活美在服裝上的藝術反映。圖案中瓜果、枝葉運用得較多,表現了和田是瓜果之鄉這一特色。採用的熱瓦甫琴、獨它爾琴圖案較普遍,顯示了和田歌舞之鄉的特色。

另外,和田維吾爾族婦女喜愛的飾品也多有表現。有的圖案較為直觀,很容易辨認。有的圖案則運用強烈藝術變形,辨認就不那么容易了。圖案一般是從上至下按規則排列,如把花瓣、柵欄、獨它爾琴,耳墜組合為一組,兩側再配以流蘇等紋樣。前邊所引A.H庫羅帕特金關於和田綢的敘述,在和田“瑪希魯甫”是絲綢的統稱,“貝卡薩甫”即“巴克賽木”,指條格綢,色彩素雅,多製成宗教人士的袷袢(長衣)現已少見。沙衣即為白綢。這幾種綢製作方法相同,在和田統稱為艾特萊斯。因此,可以認為這是艾特萊絲綢的旁系品種。

分類

艾特萊絲綢基本為四大類型,按色彩分為黑艾特萊斯、紅艾特萊斯、黃艾特萊斯,另外還有多色調艾特萊斯。各種綢的基色為一種,但又恰到好處地搭配其他色彩,以凸線圖案、紋格,艷麗中不失端莊,飄逸中不是穩重。

黑艾特萊斯

黑艾特萊斯製造歷史最為悠久,在民間被稱為“安集延艾特萊斯”。這種艾特萊斯多製作成中、老年婦女的服裝。安集延是烏茲別克斯坦的一個城市,歷史上由於和田與中亞關係密切,曾有大批烏茲別克人到和田定居,和田稱他們為安集延人。至今和田還有不少人在自己名字後邊綴以“安江”(即安集延),表明自己是烏茲別克人的後裔。黑艾特萊絲綢為何稱安集延艾特萊斯?有的說這種圖案從烏茲別克斯坦傳來,有的說是和田艾特萊絲綢經過了烏茲別克斯坦工匠的改進,有的說和田的安集延人多穿這種衣服。

紅艾特萊絲綢

紅艾特萊絲綢,圖案為紅色,底色用黃色或白色。色彩鮮艷,富於青春氣息,因此,深受姑娘和少婦的喜愛。

黃艾特萊絲綢

黃艾特萊絲綢圖案為黃色,在各種底色的襯托下莊重而典雅,顯示一種富貴氣息。

這種艾特萊斯多製成中青年婦女的服裝。

混合式

還有一種為混合式,維吾爾族稱買利奇滿,把各種基色有規則地進行排列,或造成強烈對比,或呈現舒緩的變化。

其他

艾特萊斯除這四大類型外,最近幾年又出現藍艾特拉埃斯、綠艾特萊斯等。其中綠艾特萊絲綢多為學齡前兒童女裝。這幾種新品種尚不成系統,有的按其色彩的調配,分別歸於上述四種類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