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哈邁達巴德(Ahmedabad),又譯阿麥達巴,在鄭和下西洋時譯作阿撥巴丹,是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第一大城市,印度的第七大城市。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國際機場服務本市。
印度第六大城市。今稱“阿默達巴德”。位於古吉拉特邦,在阿拉伯海坎貝灣以北,南離孟買275英里。1411年古吉拉特邦國王艾哈邁德·沙阿一世在阿尚瓦爾城基礎上擴建。曾為該王國伊斯蘭文化中心。城內伊斯蘭教建築眾多,造型各異,其清真寺和陵墓多具有印度古建築風格。建於1423年的大清真寺是全市最著名的建築,寺內有密集如林的260根精雕石圓柱,人口處是建於1441年的艾哈邁德·沙陵墓,墓為圓拱頂形,墓前還建有1座紀念艾哈邁德·沙的3層拱門式的凱旋門。聖雄甘地是古吉拉特人,曾在這裡發動著名的“不合作運動”,現今保存一所“甘地修行所”,作為對他的紀念。
艾哈邁達巴德(Ahmedabad),又譯阿麥達巴,在鄭和時代譯作阿撥巴丹,是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第一大城市,印度的第七大城市。
艾哈邁達巴德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最大城市和重要紡織工業中心,交通樞紐。在阿拉伯海東北肯帕德灣以北96公里的古吉拉特平原上,跨薩巴馬蒂河東西兩岸,海拔55米。人口(包括郊區)251.5萬(1981)。
新城建於右岸,是行政、文教和住宅區,有大學(古拉蒂大學)。舊城在左岸,是商業中心和鐵路樞紐,工人區分布於鐵路線和東部郊區。
艾哈邁達巴德
艾哈邁達巴德原系阿沙瓦爾的印度教城鎮,1412年經古吉拉特國王阿默達·沙擴建,並改今名。
15世紀起逐漸繁榮。
17世紀成為印度西部最大、最繁榮的城市,後孟買興起,地位下降。
印度獨立後,1970年前為古吉拉特邦首府。
艾哈邁達巴德是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最大城市和重要紡織工業中心,交通樞紐。地處古吉拉特平原產棉區,成為印度重要的棉紡織業中心。紡織工人占工人總數的45%,生產並出口細布。其他工業有紡織機械和電工器材以及榨油、麵粉、絲織等。傳統精緻的陶瓷、地毯、銅器、珠寶等工藝品亦馳名。工業區分布在鐵路沿線和東部郊區。薩巴馬蒂河西岸為規劃有致的新城,街道整齊寬闊,是行政、高級住宅、文教區。東岸為舊城,街道狹窄曲折,房屋擁擠,主要是商業區和一般市民住宅區。
棉花為主要物產,以工藝品和珠寶著稱。有不少絲和人造纖維的工廠,也食品、化學、玻璃等工業,此外織錦、漆器、寶石、象牙、木工、銅、黃銅等傳統手工業也相當發達。
艾哈邁達巴德現為印度第二大棉織業城市,有棉紡工廠七十多家,每年輸出值一億五千萬盧比,負擔全國所需布匹的四分之一,全市約一半人口靠棉紡織工業為生,有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博物館;其他工業還有製鞋。這裡交通為印度西部鐵路中心,能通孟買、德里及卡提阿瓦半島。
旅遊景點
賈瑪清真寺正門maingateofahmedabadjamamasjid
歷史文化
這個歷史悠久的古城,市景繁榮,人民穿著講究,婦女們穿的是漂亮刺繡服裝,配戴著民族色彩濃厚的銀制首飾,到處可看到展售的傳統工藝,很多私人的房子都把窗欞、陽台裝飾得美輪美奐。這裡也有許多名勝古蹟可供參觀,清真寺、耆那教寺院,或具當地特色的石階井,都可領略到工匠技術的出色。
艾哈邁達巴德內有風景區坎卡里亞湖和印度教寺院與陵墓等古蹟。
以256根石柱的禮拜堂著稱的賈瑪清真寺
西迪賽義德清真寺(SidiSaiyadmosque)有非常細緻的格子窗
甘地路(GandhiRd.)上的印度最美最大的清真寺之一——賈瑪清真寺(JammaMasjid)里排列著256根石柱,格外莊嚴肅穆。
愛瑪大清真寺建於1424年,建築宏偉。
達達·哈里台階井,建於1501年,作為建築學上幾處傑出的建築物而聞名世界。水井較深,大約十幾米,為了方便民眾取水,當時的人們在水井兩側修建了大型的台階,可以從地面直接走到井邊。這座“達達”井建於1501年,作為建築學上幾處傑出的建築物而世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