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哈邁德·扎基·亞馬尼

艾哈邁德·扎基·亞馬尼

沙特前石油部長謝赫·亞馬尼--“人類石器時代的結束並不是因為石頭匱乏,同樣,石油時代的結束也將遠遠早於地球石油資源用盡的那一刻。1962~1963年,歐佩克發生了重大的人事變動。歐佩克1960年成立時的兩位奠基人——沙特的阿卜杜拉·塔里基和委內瑞拉的佩雷斯·阿方索先後隱退。歐佩克的新核心人物是沙特的年輕的石油部長艾哈邁德·扎基·亞馬尼。亞馬尼開始走上歐佩克的歷史舞台。

簡介

艾哈邁德·扎基·亞馬尼AhmedZakiYamani,1930年生於沙烏地阿拉伯麥加,
.石油大臣亞馬尼.石油大臣亞馬尼
後成為沙特外長費薩爾·伊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親王的親信,當薩費爾掌握國家政權時,他在1962-1986年間出任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和礦產資源大臣,是當時唯一的非沙特王室大臣,他是有能力和稱職的,他最關心的沙特在全球石油市場上的地位和收入,他利用多種策略,從長期而耐心的談判到突然表現出的不耐煩,控制了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領導了震驚世界1973石油戰爭(石油危機),把油價短期內提高了4倍,導致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陷入滯漲的怪圈。

王儲的心腹

亞馬尼1930年生於沙特的聖城麥加。年輕的亞馬尼為沙特的幾家報紙撰寫了法律方面的評論文章,觀點犀利,引起了外交大臣費薩爾親王的注意。1962年,亞馬尼被費薩爾聘為顧問。當費薩爾在掌握了朝廷的實權後,第一件事就免去了石油大臣塔里基的職務,任命亞馬尼繼任,要求他消除塔里基同阿美石油公司的對立,並用更巧妙、更有效的辦法控制阿美石油公司。沙特王國政府定下的方針,是在歐佩克內部,在石油問題上採取耐心和溫和的態度,以換取華盛頓的支持。這就是亞馬尼作為石油大臣必須遵循的方針。他擁護這個方針,而且是忠實的執行者。這使得亞馬尼在歐佩克內外被公認為親美的溫和派。

提高石油價格

1970年12月,歐佩克在加拉加斯開會決定,西方國家石油公司向歐佩克成員國政府繳納的各種稅收至少應占公司純收入的55%,取消給石油公司的回扣等等。沙特與會的石油部長是亞馬尼。會議還決定,由海灣地區的成員國組成一個集團,一個月內同西方石油公司巨頭們在德黑蘭舉行談判,以求逐步提高稅率和石油標價。
為了這場談判,西方石油巨頭們在華盛頓和倫敦分別成立兩個政策小組,為談判代表團出謀劃策。美國政府派副國務卿約翰·歐文去伊朗等國家遊說。但是伊朗態度強硬,如果不同海灣集團談,歐佩克可能切斷石油供應。美國政府看形勢不妙,命令石油公司同海灣國家談判。
1971年2月4日,在海灣國家有權益的埃克森、美孚、德士古、雪佛龍、英國石油、英荷殼牌、法國石油的代表,在德黑蘭同海灣國家――伊朗、沙特、伊拉克、科威特、卡達阿聯六國石油部長舉行談判,以石油公司方妥協而結束。亞馬尼與會代表們迫使石油公司方面接受:立即把石油標價每桶提高30美分;在1975年底之前,每年提高油價5美分;公司繳給主權國的稅率從50%提高到55%,為抵消通貨膨脹和美元貶值給產油國造成的損失,每年另外再提高2.5%。
1971年9月22日和12月7日,歐佩克石油部長會議兩次討論了美元貶值對產油國的影響問題。1972年1月20日,歐佩克同石油公司在日內瓦談判,公司方面同意,石油標價提高8.49%。1973年2月2日,美國將美元貶值11.11%。歐佩克立即同石油公司方面談判,6月1日達成新的協定,把石油標價再提高11.9%。8月,亞馬尼通知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德黑蘭協定(原有效期到1975年)已經死亡,新的安排將不是談判的產物,而是產油國強制執行。
實際上,亞馬尼已經同歐佩克一些成員國就此進行了充分的醞釀。10月7日,歐佩克代表到達了維也納,準備同各大石油公司的代表們談判。主持會議的除了亞馬尼,還有伊朗石油部長阿格澤加爾。他們兩人先後表態:石油標價應提高到每桶6美元。石油公司方面本來打算只提高40~50美分/桶,一看差距太大,要求休會。埃克森和法國石油公司兩家代表單獨會見了亞馬尼,要求給半個月期限,以求雙方觀點的接近。亞馬尼非常乾脆:不行,拖延是毫無益處的。這是一個轉折點:今後石油價格問題上,石油生產國不同石油公司對話。
1973年10月16日,歐佩克海灣六國又一次開會討論油價問題,同意廢除德黑蘭協定,把歐佩克基準原油的標價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5.119美元。這是產油國第一次撇開石油巨頭,獨立地決定油價。美國和日本、西歐國家十分惱火。基辛格說:“這個決定是20世紀歷史上的關鍵事件之一”。“48小時之內就使美國、加拿大、西歐國家和日本每年的石油支出增加400億美元,對這些國家的收支平衡、經濟發展、就業狀況、物價穩定及社會團結的打擊很大”。

拿起石油武器

阿拉伯產油國採取石油禁運來懲罰美國等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被稱為是動用石油武器。第一次初試鋒芒是在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戰爭爆發的第二天,應埃及和敘利亞的要求,亞馬尼和其他幾個阿拉伯產油國的石油部長在巴格達舉行緊急會議。6月7日,亞馬尼通知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四家美國母公司,根據阿拉伯產油國石油部長會議的決定,阿美公司停止向美國、英國運送石油。6月8日,阿拉伯產油國的石油產量下降60%。這次禁運對美國本身打擊不大,因為來自中東的石油只占他國內需求的5%,但是頭痛的是,當時它正在進行越南戰爭,2/3石油來自中東。因此它宣布,石油供應處於緊急狀態。這一次石油禁運,產油國之間沒有形成聯合陣線,甚至有的阿拉伯產油國還在趁機加大出口。這場禁運只持續到9月2日,效果有限。可是,這一鬥爭卻使亞馬尼嶄露頭角。通過這次鬥爭,亞馬尼認為,阿拉伯產油國或歐佩克集體使用石油武器,為時尚早。當務之急是要把阿拉伯產油國組織起來,形成集體,石油武器才會發揮作用,才會有力地支持阿拉伯事業。在亞馬尼的組織下,成立了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亞馬尼宣布,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宗旨是:協調成員國的石油政策,維護成員國利益,決定成員國之間在石油方面合作的方式和方法。這就為十月戰爭動用石油武器打下了基礎。
“六五”戰爭失敗後,埃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決心重整旗鼓,收回失地。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戰爭爆發前,薩達特就到沙特會見了費薩爾國王,要求他拿起石油武器打擊美國。戰爭爆發的第三天,費薩爾國王就指示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把通往黎巴嫩的泛阿拉伯輸油管的輸油量減少一半,先給了美國人“一拳”。
事實上,早在1973年夏天,阿拉伯各國要求對美國動用石油武器的呼聲已經很高。10月17日,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會議在科威特城舉行。亞馬尼和科威特石油大臣率先提出,立即對美國實行石油禁運。亞馬尼動議:建議阿拉伯各產油國政府實行石油禁運。會議一致通過這一決議。會議同意亞馬尼提出的意見,區別對待,分化瓦解,並且決定,立即減產5%。
會後,亞馬尼代表政府命令阿美公司加緊向埃及等國供應石油。到10月26日,阿拉伯產油國的石油日產量比9月減少400萬桶,減幅達20%,相當於世界石油市場上減少供應12%。11月4日和5日,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在亞馬尼主持下,再次開會,立即把石油產量的減幅擴大到25%。
受打擊最大的首先是能源80%~90%依賴中東的西歐和日本。亞馬尼要西歐和日本改變政策,站到支持阿拉伯、反對以色列侵略擴張的立場上來。11月15日,歐洲共同體九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在哥本哈根舉行緊急會議,會後發表聲明,表示在中東問題上支持聯合國大會有關決議。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立即宣布,12月份不再減少對西歐(除強硬派荷蘭外)的石油供應。11月21日,日本新任總理大臣田中角榮發表講話,希望阿拉伯人取得諒解,日本將在聯合國支持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事業,向巴勒斯坦提供援助,同阿拉伯國家進行直接的經濟與技術合作。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就把日本列入友好國家名單,停止了對它的禁運。美國孤立了。
石油禁運給美國的衝擊很大。11月8日,美國國務卿基辛格飛到利雅得,要費薩爾國王停止石油禁運,遭到了拒絕。12月5日,他又把亞馬尼請到華盛頓去,要沙特帶頭結束禁運。亞馬尼給了他一個軟釘子。在強大的壓力面前,美國被迫作出妥協,壓以色列作出讓步。於是,1977年1月17日,亞馬尼表示,既然禁運這一政治行動已經成功,沙烏地阿拉伯沒有必要採取進一步行動了。1月24日,亞馬尼宣布,沙烏地阿拉伯的政策發生了改變,願意採取必要措施降低油價,以防止對世界經濟產生嚴重傷害。

石油工業國有化

20世紀70年代中期,世界各主要石油生產國紛紛把石油工業收歸國有。做法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有代價地收回全部石油資產,由國家石油公司接管,外國公司不再擁有資源和權益;另一種是在外資公司中逐步提高參股比例,最後控制石油工業。亞馬尼是國有化的積極推動者,但他主張和推動的是逐步提高參股的漸進式改革。
亞馬尼認為,當主權國實行了國有化後,將成為石油生產、銷售商,就會通過石油上市量來增加石油收入,結果將是價格結構的崩潰,油價的下跌,還會導致政治上的不安定。他堅持認為參與方式是實現產油國目標的主要途徑,而且可以維持價格體制。1971年9月22日,歐佩克在貝魯特舉行會議,在討論美元貶值問題的同時,提出了產油國在有特許權的外國公司中參股問題。1972年6月1日,伊拉克率先把伊拉克石油公司收歸國有。1972年10月5日,亞馬尼聯合海灣五個阿拉伯產油國的石油部長一齊到紐約,同在海灣的各大石油公司進行參股問題的談判。這次談判沒有發生大的衝突。雙方達成協定,各主權國政府立即在各石油公司中參股25%;1979年增加5%,1980~1982年每年再增加5%,1983年增加5%,從而使參股比例上升到51%。
這是一個總協定。各國分別同各石油公司就具體條款去協商確定。1980年,科威特國家石油總公司控制了整個石油工業。卡達1976~1977年收回了外國公司的全部股權。沙特於是順水推舟。1980年9月阿美石油公司同四家美國母公司的談判達成協定,由沙特贖買他們剩下的40%股權。自此,阿美石油公司轉化為100%沙特所有的石油公司。

第二次石油危機

1978年,亞馬尼和科威特石油部長謝赫·阿里共同認為,應當為歐佩克制定一個新的長期戰略,把鬥爭提高到推動改造世界經濟舊秩序,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上來。他們草擬出了一份提綱。歐佩克石油部長們接受了亞馬尼和阿里的主張。
但是1979年的伊朗革命打亂了他的計畫,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被推翻,他的君主政體被霍梅尼領導的原教旨主義所取代,石油從每桶13美元狂升的到34美元,穩固的歐佩克陣線出現嚴重分歧。伊朗敵視沙烏地阿拉伯的君主政體,又很快和其鄰國伊拉克捲入曠持日久的兩伊戰爭,兩國因戰爭急需石油收入,從而無視歐佩克的價格指導。而其他各國則從伊朗石油產量下降中牟取暴利,亞馬尼對歐佩克失去了控制。
1980年春天,歐佩克成員家的石油部長在沙特山城塔伊夫舉行會議,審議長期戰略委員會起草的報告。報告提出了長期石油價格戰略。從長遠看,石油價格應逐步向替代能源的成本看齊,因此要不斷調整最低價格。修改後的亞馬尼報告――“塔伊夫宣言”說:“我們準備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一道,就必須同工業化國家談判有關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的各個主要問題,制定一個全面的共同綱領”。“必須採取一切措施,通過向第三世界大量轉移同工業化國家共同享有的生產能力,來徹底改變第三世界國家的狀況”。“下一步,就要對舊秩序下的經濟和貨幣體系進行徹底改革”。

因宮廷鬥爭去職

歐佩克同石油巨頭的鬥爭,伴隨著政治鬥爭――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亞馬尼作為沙特這個世界上儲量最大、產量最高、出口最多的產油國的石油部長和歐佩克這個新的世界石油卡特爾的核心人物,人們對他有各種各樣的評價,有支持、讚賞他的,也有反對、仇視他的。亞馬尼代表沙特,以親美的姿態影響著歐佩克。在國有化問題上,他的政策是不贊成立即國有化,而是逐步增加參股;在油價問題上,他的主張是適可而止,油價不能過高。因此,歐佩克成員國中那些激進國家以及一些激進主張的人們――包括媒體和政界,不少人憎恨他,厭惡他,反對他,攻擊他。伊朗一家報紙稱亞馬尼是“資本主義的走狗”,說他“不僅背叛了他的國王和國家,而且背叛了阿拉伯世界和整個第三世界”。伊拉克石油部長指責他是為“帝國主義和猶太復國主義服務的”。80年代中期,由於歐佩克成員無限制生產和分配石油,結果使世界石油價格猛跌,西歐、日本和美國經濟受到震盪,沙特經濟也受到重創。1985年3月,亞馬尼親眼目睹了沙特王儲費薩爾遇刺,他是亞馬尼最明智和可靠的朋友,他的死對亞馬尼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同年12月亞馬尼在維也納參加歐佩克會議時,和另外11個國家的石油部長一起被綁架,兇手即是著名的國際恐怖分子豺狼卡洛斯(伊里奇·拉米雷斯·桑切斯),亞馬尼和其他幾位部長被綁在飛機上,在中東和北非的各個機場來回飛行,直到維也納電台宣布了恐怖分子的一份聲明,部長們才獲得釋放。亞馬尼沒有受到傷害,但此後他總是帶著私人保鏢。1986年亞馬尼敦促歐佩克國家控制他們的行為,但還沒等他有所動作,他就被新的國王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解除了職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