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刺痛了每箇中國人的心,大清帝國再也不能以“天朝大國”自傲,面對著水師的次次敗績、同胞的鮮血、國土的淪喪,朝野上下有識之再也坐不住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張充斥中華大地,清廷面對對外作戰接連敗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決心對舊式水師進行革新。
1866年,清廷批准了閩浙總督左宗棠的奏摺,在福建福州馬尾設立總理船政事務衙門,並開設造船廠和水師學堂,邁出了建立近代海軍的第一步。
1867年,馬尾船政衙門成立時,沈葆楨特地寫了一副楹聯懸掛在大門:“且慢道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即此是格致關頭,認真下手處;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定須從鬼神屋漏,仔細捫心來”,以此激勵廣大員工勤奮進取,認真刻苦學習格物致知的科學道理。船政引進西方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行政管理層層負責、處處把關,要求行政管理人員必須熟悉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