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船舶原理》以對船舶尚未有感性認識的初學者為對象,從感性到理性,理論聯繫實際,由淺入深地闡述船舶的整體及各航海性能的概念。《船舶原理》共分10章,內容包括:船舶類型、船舶尺度與布置、船舶浮性、船舶穩性、船舶抗沉性、船舶阻力、船舶推進、船舶搖擺、船舶操縱性、船舶強度與結構。每章之後附有複習思考題。
《船舶原理》讀者對象為:高等院校有關水運系統專業的師生,水運系統的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與船員。
目錄
1 船舶類型
1.1 船舶及分類
1.2 典型的運輸船舶
1.3 工程船
1.4 漁業船舶
1.5 工作船舶
1.6 軍用艦艇
1.7 發展中的高性能船舶
2 船舶尺度及布置
2.1 船舶外形的一般特徵
2.2 運輸船舶的主要參數
2.3 船舶型線圖
2.4 船舶總布置
3 船舶浮性
3.1 船舶在靜水中的平衡條件及浮態
3.2船舶排水量與總重量
3.3 船舶重心與浮心
3.4 船舶平均吃水的變化
3.5 船舶噸位
4 船舶穩性
4.1 穩性分類
4.2 船舶的三種平衡狀態
4.3 初穩性高度與初穩性公式
4.4 船舶靜水力資料
4.5 船上貨物移動對浮態與穩性的影響
4.6 懸掛貨物、自由液面對船舶穩性的影響
4.7 裝卸貨物對船舶浮態與穩性的影響
4.8 傾斜試驗
4.9 大傾角穩性與靜穩性
4.10 動穩性
4.11 穩性衡準
5 船舶抗沉性
5.1 船舶海損及抗沉性
5.2 破艙進水對浮態與穩性的影響
5.3 船舶分艙
6 船舶阻力
6.1 快速性的基本概念
6.2 船舶阻力分類
6.3 船舶基本阻力曲線
6.4 受限制航道的船舶阻力
6.5 船模阻力試驗
6.6 船舶功率估算方法——海軍部係數法
7 船舶推進
7.1 船舶推進方式
7.2 螺旋槳外形及幾何參數
7.3 螺旋槳的工作原理
7.4 船體與螺旋槳之間的相互影響
7.5 螺旋槳的空泡現象
7.6 船舶的功率與效率
8 船舶搖擺
8.1 船舶搖擺的基本概念
8.2 船舶搖擺運動規律
8.3 減搖裝置
9 船舶操縱性
9.1 船舶操縱性概述
9.2 舵
9.3 航向穩定性
9.4 迴轉性
10 船舶強度與結構
10.1 船舶強度概念
10.2 船體主要構件名稱及骨架形式
10.3 船體結構
參考文獻
前言
上海海事大學原船舶原理教研室於20世紀90年代在1981年編寫的《船舶原理》及1996年編寫的《船舶概論》基礎上進行了《船舶原理》的修訂,以供我校航海、輪機、水運管理、國際航運專業教學之用,但一直未公開出版。在此期間,其他的港航企業或成人高校也有採用本書作為教材使用的。
隨著船舶技術的發展、國際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以及高等教育教學的改革,各有關專業對本門課程的教學時數及要求均有所變動。我們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對有關章節的內容及編排進行了調整,加入了有關船舶技術新發展的闡述及國際法律法規的新進展,對難度較大的章節進行了相應的刪節,既保持了教材原有的完整性又增加了教材的實用性及針對性,比較符合目前各有關專業對本門課程的要求。
本書由船型入門,在介紹船舶尺度及布置的基礎上,圍繞船舶各航海性能及船舶結構展開,由淺入深,讓初學者從感性到理性地掌握船舶整體及船舶各航海性能的基本知識,為後續合理、有效地使用船舶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書的編寫離不開上海海事大學原船舶原理教研室退休教授們在此之前為此教材所做的辛勤耕耘,他們是嚴家定、程鴻裕、金長奎、徐信炎、汪暗生及其他給予本書默默支持的人們,還有就是多年來使用過本教材的同學們,他們為本教材提出了最中肯的意見。在此教材公開出版之際對他們的支持與幫助表示深深的謝意。由於教材內容涉及範圍廣泛,限於編者水平,對於書中不足之處,尚祈讀者批評指正。
精彩書摘
內河拖船一般指吃水1.2m以上(1.2m以下稱淺水拖船)、工作於內河、尺度較小的拖船。因內河拖船經常需要通過橋洞、河閘等,船寬、型深及桅桿、煙囪的高度等都受到航道限制。
長江拖船主要航行於長江航道,由於長江航道寬闊,水流複雜,航道限制小,航行於其中的拖船尺度較大,功率也大,可達幾千千瓦。
港作拖船指用來拖帶船舶進出港口,或出入船塢,協助大船靠離碼頭,拖帶工程船舶移位以及編隊的船,有的船還兼有救助、消防的功能。這類船常有良好的操縱性和穩性。
海洋拖船通常也分沿海拖船及遠洋拖船。海洋拖船主尺度受航區限制較少,所以這類船舶一般甲板舷弧高,有良好的穩性和抗風能力。
2)推船
推船是以頂推運輸其他船舶和浮動建築物的工作船舶。船型呈短、寬、扁特徵;結構比一般運輸船舶堅固;首部裝有頂推設備和連線裝置;功率強大,有良好的操縱性能,常加裝導管和倒車舵。
在拖帶運輸中由於拖船在前,駁船在後,拖船螺旋槳的尾流增加了駁船的阻力。為了減小這種尾流影響,拖帶作業時往往把拖纜放長,但長纜拖帶在彎道處航行不便,且收放長纜增加了船員的勞動強度,其次拖帶作業中每艘駁船上都需配備船員,並隨之需設定生活艙,駁船還需配備一套操舵設備。這樣就使駁船輔助設備複雜,營運開支增大。
為了克服上述缺點,人們很早就構想改拖為推的方式。頂推運輸時駁船在前,推船在後,像一艘機艙在船尾的貨船。這樣駁船上就不需要人操舵、看管,且推船尾流也作用不到駁船上,從而減小阻力,使航速提高,增加運量。推船除頂推普通駁船隊外,現在大量套用的是分節駁頂推船隊,即由一艘頂推船和若干艘分節駁船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