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美學思想
正文
美學中涉及舞蹈美感問題的研究門類。舞蹈以人體作為美感的物質基礎和藝術的表現媒介,通過人體的造型和有節奏的、程式化了的動作來塑造形象,以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風貌,給人以美的感受,成為美學研究的對象之一。舞蹈起源於史前時代,它是最早出現的藝術形式之一,曾長期占據社會藝術活動的中心地位。最初,與圖騰崇拜和巫術活動結合在一起。原始社會中狩獵舞、戰爭舞、祭祀舞既是巫術時代社會活動的組織方式,又是生產和戰爭的技術準備。巫術在舞蹈藝術的形成中起了中介的作用。通過巫術活動的模擬操演,形成了有別於實際生產的動作形象系統,它不再具有實踐的物質功能,只具有精神功能。當巫術觀念逐漸淡漠以後,這種形象系統就成為審美欣賞的對象。在《尚書·堯典》中描述了中國上古時代的歌舞場面:“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在中國,自周朝起“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統治階級開始制定出一套包括樂舞在內的典章禮制。樂舞不僅用於宗廟的祭祀、朝廷的饗宴,而且作為鞏固政權、歌頌統治者文德武功、實施倫理教育的手段。表演時載歌載舞,造成一種莊嚴肅穆而又和諧的氣氛。孔子在觀賞《大韶》樂舞之後,曾深受感動,讚不絕口,說是三月不知肉味。到隋唐時代歌舞藝術達到了鼎盛。當時中原舞蹈吸收了龜茲等西域樂舞的雄健之風,具有剛柔勁健的造型韻律。在敦煌石窟及克孜爾千佛洞等處的壁畫中,都有對當時舞姿的描繪(見彩圖)。中國古典舞蹈的發展與戲曲、書法、詩歌及繪畫等藝術有密切的關係。
![舞蹈美學思想](/img/8/bfd/nBnauM3XyITMzYTM0kzM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zA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舞蹈美學思想](/img/4/f8c/nBnauM3XwEzNzkDM0kzM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zA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舞蹈美學思想](/img/7/204/nBnauM3X3ATMxgTM0kzM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zA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舞蹈美學思想](/img/4/2a9/nBnauM3X5AjM3IDM4kzM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zAzL5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舞蹈美的特徵在於富有情感意蘊的形式和意境,它體現出不同舞蹈的風格特色。這種形式的意境由舞蹈的節奏、動律、線條和神韻所構成。時間和空間的節奏、力度和動律反映著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感情特色,線條的變換、舞姿的俯仰起落以及動作的斷續,體現出一個民族所特有的心理和審美情趣。
在現代生活中,舞蹈分化為觀賞性的和體驗性的兩類。觀賞性舞蹈包括民族舞、民間舞、芭蕾舞和現代舞等多種類型。它不僅與戲劇文學相結合產生了舞劇、與體育表演相結合形成了藝術體操、冰上芭蕾、水上芭蕾等,而且與詩歌、音樂相結合產生了現代的“優律動”藝術。體驗性舞蹈包括民間集體舞、交際舞和現代集體舞等。體驗性舞蹈不僅是社會文化娛樂的重要形式,而且對於培養青少年的實踐能力和主動性能、活動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舞蹈使人的心理表現與生理運動、美感愉悅與快感享受融為一體,因而具有強烈而活躍的藝術感染力。
不僅在具有舞蹈歷史傳統的民族中,而且在世界各地,舞蹈是一種具有廣泛民眾基礎的藝術形式。中國各兄弟民族,如維吾爾族、朝鮮族、藏族、蒙古族等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傳統民族歌舞。舞蹈藝術的發展有著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