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舜王廟創建年代久遠,已無可考。根據《山西通志》和《洪洞縣誌》記載,舜王廟於宋天聖七年(1029)由洪洞人李良甫主持重建。重建之舜王廟,規模宏大,神殿雄偉。
除舜王殿、娘娘殿外,還有兩宮娘娘廟、堯王廟、子孫娘娘廟、王母娘娘廟、關公廟、玉皇廟、風神廟、東嶽廟、祖師廟、龍王廟、三光廟、將軍廟等殿閣。另外還有神象亭、百鳥樓、望都台、望親台、舜井亭、戲台、獻亭、梳妝樓等附屬建築。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實行三光政策,舜王廟的14座殿宇以及8處樓台亭閣於民國三十一年(1942)被全部燒毀,古蹟名勝,變為焦土。
主體結構
舜王廟主體建築由山門、戲樓、大殿、後殿組成,兩旁為東西看樓,後為配殿。東西看樓外側有夾弄,其外依據地形各置樓屋六間,作為廟內輔助用房。整座建築匯集木雕、石雕、磚雕與建築技藝於一體,具有典型的清代中晚期風格,對研究民俗學、建築科學以及雕刻藝術都有重要價值。
景區結構
舜王廟,又稱神立廟,位於洪洞縣萬安鎮東圈頭村南里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歷山民眾依靠社會集資,在舜王廟遺址,依照原來的建築模式進行重建。
已建成舜王殿、娥皇女英殿、堯廟、子孫廟、玉皇廟、關帝廟、老君廟等廟殿和戲台。重新建成的舜王殿,仿宋建築,重檐歇山頂,琉璃瓦脊,面寬6間,進深5間,殿高17米,周以32米圍廊,廊下支撐有22根立柱,總面積600平方米。
殿內雕樑畫棟,五彩繽紛,內塑神像,形態各異。廟貌如故,進香參觀者絡繹不絕。特別是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娥皇、女英回娘家日),四月二十八日(返回婆家日),五月五日(舜誕長日)、六月十八日(娥皇生日),九月九日(女英生日)的舜王廟會,人流攢擁,鑼鼓喧天,汽車摩托綿延數里,參觀進香者,絡繹不絕。
2004年,在後山門外200米處建石雕牌坊一座,雙面單式結構,四柱三門九檐,寬12米,高10米有奇;建五母娘娘殿一座,面寬五楹,懸山法式,配以前廊。
內塑皇天、后土、商山、火星、癬瘡五位聖母,並塑有侍女10位,美女12位;在前山門外建五龍壁一處,長15米,高6米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