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式里弄

舊式里弄,興盛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代表有建業里。

歷史發展

清鹹豐年間,在今漕溪北路街道沈家宅首次出現了磚木結構的石庫門2層樓房。這種由傳統民居四合院演變而來的住宅,具有占地省、造價低的優點,深受中下層市民所青睞。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為境內石庫門住宅開始盛建時期,錢家弄、孝友里曹家弄、何家弄、親義里喬家裡、姚家裡、劉家弄等都是在此期間建成的。法租界擴占前後,與租界當局有密切關係的一些房地產商,又乘機在越界道路兩側,低價收買上地,開發里弄住宅,永盛里、建業里、新民村、廣元里等相繼建成。後一時期建造的住宅,設計上普遍有所改進,如廚房間或亭子間上加建曬台,降低圍牆高度以利通風采光,正間帶兩廂改為單間或兩間一廂,布局裝飾採用中西合璧型等。20世紀30年代前後,境內還出現了如振興坊、春華里、振飛里等廣式里弄住宅,其特點是不設天井,房式較為低矮。上海解放時,境內舊式里弄建築面積多達268萬平方米,是居民住宅中為數最多的一種住宅類型。解放後,尤其是80年代以來,舊式里弄大多已拆除或得到改造。1990年底,境內尚存舊式里弄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

舉例介紹

建業里 民國19年(1930年)由中國建業地產公司建造並命名。整個建築是由建國西路440弄、456弄和496弄組成。習稱東弄、中弄和西弄。占地1.7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04萬平方米。共有磚木結構2層樓房260幢,前後分為22排。一色紅磚清水牆面。採用南方水鄉屋頂建築,是典型的新式石庫門裡弄住宅
[建業里]
烏魯木齊里 位於烏魯木齊中路179弄1~144號、157~221號,安福路81~83號,占地1.32萬平方米。建於民國26年,原名麥棋里。1954年改為現名。弄內共有磚木結構2層樓房144幢,沿街3層店面房34幢,建築面積1.57萬平方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