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於北宋崇寧元年至大觀三年(1102-1109年)所建,位於唐宋戎州古城外西南隅。
公元1109年位唐宋戎州古城外西南隅歷經風雨侵奇襲損壞嚴重。
1941年梁思成、莫宗江、劉敦楨等古建築專家考察,認定為宋代建築。該塔距今900多年,雖歷經無數戰亂風煙,保存完好,
1979年四川文化局撥款維修(文摘錄自塔前石碑文)。
建築布局
舊州塔為十三重密檐式方格磚塔,塔腳南北長7.35米,東西寬7.4米,塔高29.5米。
塔身用磚在平地建砌,沒基腳,底層特別大,檐部用疊澀砌法,向外層挑出。自第二層開始,塔身逐漸收殺,愈上愈急,直至第十三層止,轉而收分成梯形的平台兩重,形成優美流暢的輪廓。檐上塔身四周開中線窗,窗兩邊塑小塔,凹砌有破子欞窗。
塔內有五層,每層皆有心室。室頂為藻井天花。四角砌斗拱,結構簡練樸實,室內小龕供佛像。
塔壁有“大觀四年中元日設水陸大會齋......”、“進士廖鐸為亡父及口口施磚”等銘文多處。
建築特色
舊州塔內壁畫具有較濃厚的宗教色彩,從建造手法看,具有古地方建築之遺風。
此塔特別之處為:塔身雖聳立岷江河岸,卻不施塔基,純用土磚直接從河卵石砌起,巧取地利,科學創造,歷九百年風雨地震無傾斜陷落,實為古建築上一奇蹟。
抗戰期間,中國古建築專家梁思成、莫宗江、劉敦楨等曾來此地考察,評價極高。
該塔距今(2013年)900多年,雖歷經無數戰亂風煙,保存完好,巍然聳立在岷江之濱,每當夕陽西下,金波帆影,千鳥歸林,古意盎然,“舊州夕照”成為宜賓一景。
傳說
宜賓市內共有三座塔,一:舊州塔。二:白塔。三:黑塔。相傳這三個塔第一個塔的頂上都一顆耀眼的寶石,夜晚的時候,站在翠屏山上,就能同時看到那寶石發的耀眼光芒。據說,清朝亡了的時候,那寶石就不見了。
維修
舊州塔歷經千年風霜侵襲損毀嚴重,1979年四川文化局曾撥款維修。
2013年7月27日晚,舊州塔第一次遭受雷擊,塔身部分受損。塔身外圍第六層的翼角受損較為嚴重,幾塊磚石搖搖欲墜;三至七層檐口均有不同程度的開裂,藻井中牆壁上的石灰有不同程度的脫落。
宜賓市翠屏區文管所對該塔進行檢查後確定主體工程安全。修繕方案尚在制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