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哀圖

《舉哀圖》,敦煌壁畫名。在敦煌158號石窟內。畫於781—848年吐蕃占領敦煌之際。該圖是描繪我國諸王(包括西域諸國王)為釋迦牟尼涅槃而舉哀的畫圖,畫面突出了吐蕃贊普的形象,正反映了當時吐蕃統治敦煌的歷史現實。贊普與諸王及各施主、使節、侍從同一畫面,均為立像,諸王皆盛裝。贊普像與唐朝皇帝(王子?)像並列,為區別和突出他們的身份,其頭部後面均畫有佛光輪。而贊普像更突前,且在其頭部左側寫有“bod btsanpo”藏文三字,意為“吐蕃贊普”,藏文系楷書,字周圍畫以匡線,此種藏文標記為突出入主敦煌的吐蕃贊普的又一例證。贊普頭戴高氈帽,帽頂邊緣呈曲齒形,靠近頭部的帽沿處飾有近似五佛冠的裝飾品,帽後有雞冠形帽翅。贊普身穿彩團花絲綢長袍,左衽前有翻領長袖,雙臂均在袖內,左右有二侍從簇擁,贊普雙手搭在兩個侍從手上,贊普體態豐滿,與各族王臣並立於一釋迦佛巨大臥像的腳前,臥像似為木雕而成。贊普滿面悲傷,雙目眼帘下垂,呈哭泣狀,使人有痛不欲生之感,顯示對佛祖涅槃的悲戀和虔誠,形象極逼真生動。其他各族王臣亦呈悲痛欲絕之狀。該圖既反映了吐蕃占領下的敦煌崇佛之盛,又再現了唐代吐蕃贊普的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