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配置
1-56000噸級戰艦6艘(“興登堡”級)
2-42000噸級戰艦2艘(“俾斯麥”級)
3-32000噸級巡洋戰艦2艘(“沙恩霍斯特”級改裝15寸主炮)
4-新型P級袖珍戰艦3艘,用以取代原先3艘“德意志”級袖珍戰艦
5-航空母艦2艘(“齊柏林”級)
6-重巡洋艦5艘(“希佩爾”級)
7-輕巡洋艦44艘
8-驅逐艦68艘
9-魚雷艇90艘
10-U艇249艘
發展背景
在整個“Z計畫”中,“興登堡”級大型戰列艦是重中之重,德軍海軍特別是水面艦艇部隊寄予厚望,希望憑藉著“興登堡”級一舉擊敗英國龐大的戰列艦隊,實現數百年來德軍海軍的宿願。而且讓人吃驚的是,其中的許多項目早在30年代初便開始實行,所謂《凡爾賽和約》根本沒有多大的約束力。
設計對於“興登堡”級這樣頭等重要的項目,德國海軍建造局卻是裹足不前。原因很簡單,由於從一戰結束後近二十年,德軍海軍沒有設計過新的戰列艦,設計隊伍都已失散,因此德軍建造局一開始連3萬噸的水面艦艇都不敢設計。
但迫於海軍高層的巨大壓力,德軍海軍建造局早在1932年便開始對建造5萬噸級的戰列艦進行理論性研究,並對其武器、裝甲和航速進行了可行性論證。
設計歷史
1935年,“興登堡”級開始正式設計,最初計畫建造4艘,代號為H、J、K、L,後來希特勒聽從了海軍水面艦艇將軍們的“強烈建議”,增加了兩艘,即M、N。最初這兩艘標準排水量定在80000噸,裝480毫米主炮,但第二年,希特勒卻下令增加到100000噸,裝800毫米主炮!這很有些海上“鼠”式坦克的味道。
設計之初,德國海軍對“興登堡”級做了如下設計要求。排水量為50000噸,水線長260米,寬36米,滿載吃水10.7米,最高航速27節,續航力13000海里/19節+20%戰鬥備用。防護方面,能在2萬~3萬米的距離上抗403毫米的炮彈,艦舷可以經受一條250千克裝藥魚雷的打擊。裝雙聯裝403毫米主炮4座,副炮口徑150毫米,遠程高射炮105毫米,近程高炮37毫米。無艦載機。
然而在進行具體設計時,卻遇到了一些性能指標矛盾。比如,由於主炮是雙聯裝而不是三聯裝或四聯裝配置,必然要加大艦的長度,增加彈藥艙和機艙的裝甲防護。德國人特彆強調軍艦的穩定性與裝甲防護,因為他們知道光拼軍艦數量,英國永遠占優勢。因此“興登堡”級的裝甲重量約占軍艦總重量的42%。另一個重要問題是續航力,當時德國沒有海外基地,從德國港口到大西洋的漫長路程表明,德國主力艦一定要有比其它國家戰列艦更大的續航力,也就是要有較大的燃料攜帶量。此外,列強新設計的戰列艦都有30節的航速,因此“興登堡”的航速也要達到30節。
綜上所述,即使主炮的數量、口徑、裝甲防護、航速和續航力都取最低指標,根據1936年4月的精確計算,“興登堡”級的標準排水量(不含燃料和備用給水在內)也要達到53000噸,如算上燃料和備用給水將達到60000噸以上,平均吃水接近11米。
為趕時間,設計人員在設計中大量參考同時進行設計的“俾斯麥”級。現在也有不少戰列艦專家認為,當時德國已無能力同時進行二個級別戰列艦的設計工作,“興登堡”只是放大了的“俾斯麥”級。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設計圖紙上的“興登堡”級和“俾斯麥”級酷似。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德國海軍建造局一直在跟蹤研究世界海軍強國戰列艦的情況。國外在建或在研戰列艦一直影響著“興登堡”級的建造,另外希特勒自以為是,也在處處干涉“興登堡”級的建造。
以火炮為例。1932年,法國海軍準備用330毫米主炮裝備它的2.75萬噸級的“敦刻爾克”級輕型戰列艦,1935開工了裝備380毫米主炮的3.5萬噸級黎塞留級戰列艦。而義大利自1934年開始建造的4艘4.1萬噸級的“維內里奧·維內托”級戰列艦也採用了381毫米主炮。因此德國海軍設計人員認為,“興登堡”級的主炮最少要403毫米(即15.9英寸),這樣才能在未來的海戰中獲得勝利。另外也必須考慮到其它海軍強國會進一步裝備擁有400毫米以上主炮的戰列艦。於是1935年德國海軍下令設計、建造和試驗403毫米的主炮。“興登堡”級開工一個多月後,二戰就爆發了,開工的H、J艦馬上停工,鋼鐵被打造成陸軍的滾滾鐵流。1940年,法國被德國占領,H級的新設計方案也出來了,H40A計畫減少1座炮塔以加強防護,H40B計畫則仍使用4炮塔布局。1941年,H級更換為16.5英寸(420毫米)主炮,以對抗美國海軍的新型戰列艦。於是火炮廠家不得不一切從頭再來。而當研製成功準備安裝上艦時,卻得到了“興登堡”級停建的通知。1943年,希特勒突然又要求海軍在“興登堡”級艦體的基礎上,設計出安裝18.9英寸(480毫米)主炮的戰列艦。然而當廠家開始著手480毫米主炮的研製工作沒幾個月,希特勒居然又下令給“興登堡”安裝800毫米的主炮。雖然海軍器械局對希特勒進行開導,讓希特勒採用530毫米炮,但希特勒卻不願意這么做
防禦方面永遠是德國人最看重的。當時希特勒對“興登堡”級的防禦系統基本沒怎么干預,但受到列強新式戰列艦的影響,設計時也是一變再變。最初德軍海軍要求只要防住一枚250千克TNT裝藥魚雷的攻擊。但由於其它國家新一代戰列艦要求是防住300千克裝藥的魚雷(如法國的“敦刻爾克”級),於是“興登堡”也被要求設計成能防住300千克裝藥的。這個要求很快又被推翻,最終要求是防住一枚454千克TNT裝藥的魚雷。 對於水線以上的防護裝甲厚度,也是頻頻變更,但這是該級艦變化最少的,基本都是圍繞主炮口徑的變化而變化,到最後最重要的部位被要求防住420毫米炮彈的攻擊,最後希特勒要求“興登堡”級要防住自己的800毫米炮!
建造“興登堡”級計畫建造六艘,代號分別為H、J、K、L、M、N。其中,H艦、M艦由漢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廠建造,J艦、N艦由不萊梅的威塞爾公司建造,K艦由基爾的德意志工廠建造,L艦由威廉港船廠建造。估計命名為“興登堡”號(Hidenburg)、“魯登道夫”號(Ludendorf)、“毛奇”號(Molke)、“腓特烈大帝”號(Friedrich derGross)。
“興登堡”級的頭兩艘H艦和J艦分別於1939年7月15日和8月15日開工,但戰局的變化卻左右著船塢中的戰列艦。當“俾斯麥”號1940年服役時,歐洲戰局已不是它開工時的樣子了。德軍挾其強大的陸空軍力,在極短時間內就掌握了大半個歐洲大陸的控制權,唯一能和德國做梗的就是孤懸在海上的英國了。可是讓希特勒哭笑不得的是,德海軍能和英國一較高下的巨型戰列艦群還在船塢里呢!
在準備不足的狀況下勉強參加了對挪威的入侵。雖然也得到了勝利,但是比起陸空軍的顯赫戰功。甚至是U艇的大顯神威,海軍的水面艦隊顯得顏面無光。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德國陸軍因蘇德戰爭的巨大消耗而爆缺鋼材)及“俾斯麥”號被擊沉,希特勒受到極大刺激,對德國大型水面艦艇部隊失望到了頂點。他將原定的6艘“興登堡”級戰艦建造案統統取消(同時受害的還有3艘P級戰艦,它們也被取消建造)。德國海軍從此全力生產潛艇及少量的驅逐艦(護航用)。
四艘“興登堡”級於1939年9月1日同時停工。當時四艘艦的艦體建造基本完成了,正準備建造上層部分。原來已生產完成的艦炮轉為岸防炮與要塞炮之用。到了1941年末,四艘“興登堡”級又被恢復建造,因為德國情報部門得到了美國新建戰列艦擁有406毫米主炮的訊息,德國沒有相抗衡的戰列艦。但幾個月後,工程又停了下來,原因是希特勒下令將“興登堡”級需要的鋼材交給陸軍,而且當時美國海軍被日本海軍打得落花流水,希特勒認為美國海軍快被日本海軍消滅了,德國不需要新戰列艦去對付美國正在建造的戰列艦。平靜了兩年後,1943年希特勒又突然要求海軍在未完成的“興登堡”級艦體的基礎上安裝480毫米主炮(當時已開始拆卸“興登堡”級艦體,準備將拆下來的鋼用於潛艇建造),隨後又下令安裝530毫米主炮。這就是H42、H43計畫。而H44計畫就是希特勒準備裝備八門800毫米的炮了。
H-44數據參數
最終H-44的數據如下:
設計排水量139246噸,最大排水量181200噸。
全長412.1米,寬58米,吃水
12.9米,滿載吃水為13.6米。
航程:16000海里/19節
最高航速:35節/時(航程8000海里)
主炮:8門800mm/L52(4*2);
副炮:24門150mm/L60(12*2);
高炮:24門105mm/L65、48門37mm/L83、102門20mm/L65;
船舷裝甲:380-530mm(530mm為最厚處);
甲板裝甲:上甲板100-80mm,裝甲甲板220mm-180mm;
主炮裝甲:前裝甲板685mm,側裝甲板305mm;
副炮裝甲:135mm(最大);
艦橋裝甲:最厚處為535cm。
艦載機數:艦上空間可搭載8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飛機(Ar196)。估計裝備6架。3台彈射器。
乘員平日2250/戰時最多27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