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977年,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復,一批“知青”的命運由此而改變,並被投入到與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時代洪流之中。在這潮頭多變的三十年里,他們執著地行走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著自己獨立的性格;在洶湧而來的滾滾紅塵中,也不曾失卻超越性的人文關懷。為著一個信念、一份眷戀,他們不懈地尋覓著。這裡的每一本書所記錄的就正是他們自己三十年來的心路歷程,他們的經歷、感受、體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獨特的精神姿態。
這是他們個人的獨特道路,也是我們時代的獨特風貌。
“三十年集”系列叢書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躍在學術界和文化領域的著名學者與知識分子。他們大多出生於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對於他們而言,過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作者簡介
徐友漁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1947年生於四川成都,1977屆四川師範大學數學系學生,1982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哲學碩士學位;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布里斯托大學、雷丁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台灣中央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等作訪問學者,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和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任客座教授。長期研究語言哲學,從上世紀末開始研究當代西方政治哲學和當代中國社會思想。發表《“哥白尼式”的革命》、《羅素》、《形形色色的造反》、《精神生成語言》、《告別20世紀》、《自由的言說》、《直面歷史》、《驀然回首》、《不懈的精神追求》等著作。
目錄
自序:與時代同行
一九八〇
馬克思的異化觀
一九八二
羅素認識論述評
一九八六
批判·理性·精神世界——讀波普爾的自傳《無窮的探索》
一九八七
重視語言——哲學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九八八
牛津的哲學氣氛
一九九三
與維根斯坦的三次遭遇
一九九四
中國學人的洞穴假相——讀《天演論》
一九九五
後現代主義及其對當代中國文化的挑戰
從“主義”到“問題”——中國學術思想近十年走勢縱觀
“構建當代民族精神”漫議三題
一九九六
當代中國思想史的華章——讀《顧準文集》
人與事: 一段精神歷程
社會轉型和人文精神:兩方面問題
一九九七
新三屆求學歷程: 意料之中與意料之外——徐友漁訪談錄
一九九八
要什麼樣的現代化?
昆德拉、哈維爾和我們
一九九九
精神檔案片段
另一類開國元勛
二〇〇〇
懺悔是絕對必要的
他們為什麼不懺悔?
二〇〇一
認識和肯定科學的價值
二〇〇二
知識界到底在爭論什麼?
二〇〇三
一代人的使命
自由主義還是社會民主主義——淺議未來中國憲政原理
二〇〇四
社會轉型時期的價值問題
二〇〇五
繼承巴金和超越巴金
文明衝突是否來臨?
二〇〇六
我的大串連
二〇〇七
我們有共同的經歷
中國式民主的模式和道路
二〇〇八
1968年的歷史與遺產
附錄:個人三十年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