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作為一名精神分析學家、教師和學者,海因茨?科胡特是20世紀最重要的知識分子之一。胡特反對許多主流精神分析學家的觀點,挑戰正統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思想在美國醫療領域的控制。《自體的分析》是科胡特極具影響力的書,它建立一代分析師治療人格障礙的行業標準。本書以其開創性地分析了自戀而著稱,是學者和從業人員尋求理解人格的必備讀物。科胡特對於自戀症所做的貢獻正如19世紀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對窮人所做的貢獻:每個人都覺得這些現象確實存在,而且已經演變成為一些問題……而他們成功創造了一種形式,呼籲大家行動。 ——《國際心理分析》雜誌
科胡特從一個精神分析治療師的角度撰寫此書,文筆清晰流暢。但他又不是一般的精神分析治療師,他呼籲進行一些理論上的修訂工作,例如重新定義精神分析的本質。
——《美國心理治療》雜誌
《自體的分析》,是精神分析的自體心理學派創始人科胡特(Kohut)在1971年第一次系統地對自體心理學做出最初描述的作品,同時他也為當時已經過度理性的精神分析拾回了共情的人性能力。這部作品也是自體心理學發展旅程的開始。——徐鈞
在這樣的精神分析運動中,科胡特最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魅力。我們可以在科胡特溫暖的鏡影中,點石成金,把冰涼的概念變為閃耀的金礦。——吳和鳴
作者介紹
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1913—1981),自體心理學創始人,前美國精神分析協會的會長、前國際精神分析協會的副會長、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檔案館副館長以及奧地利科學院成員。曾獲得奧地利政府頒發的榮譽十字勳章。他堅持認為心理缺陷而非衝突是許多人患病的原因,是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對傳統美國自我心理學的主要挑戰者。譯者簡介:
劉慧卿,台灣宏慈療養院院長、心理工作室主持人,並為仁愛醫院及市立療養院的特約精神科醫師,目前從事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林明雄,精神科醫師、台灣宏慈療養院主治醫師。
審校者簡介:
吳和鳴,武漢中德心理醫院院長、主任醫師、湖北省心理學會理事、中國地質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套用心理學研究所副教授。
曾銀川,中國地質大學心理學碩士、長沙理工大學心理諮詢老師。
作品目錄
系列策劃主編序譯者序
推薦者序
審校者序
自序
致謝
第一章 導論……………………………………………………… 001
第一部分 全能客體的治療式激活
第二章 理想化移情……………………………………………… 031
第三章 以臨床實例來說明理想化的移情……………………… 047
第四章 理想化移情的臨床與治療層面………………………… 060
理想化移情與成熟形態的理想化的區別…………………… 060
理想化移情的變異…………………………………………… 063
修通過程和理想化移情中其他臨床問題…………………… 069
第二部分 誇大自體的治療式激活
第五章 鏡像移情的類型:根據發展的分類……………………… 083
通過擴展誇大自體的融合…………………………………… 090
另我移情或孿生……………………………………………… 091
狹義的鏡像移情……………………………………………… 091
臨床實例……………………………………………………… 099
第六章 鏡像移情的類型:基於動力性起源的分類……………… 105
原發鏡像移情………………………………………………… 106
誇大自體反應式的激活……………………………………… 107
次發鏡像移情………………………………………………… 108
第七章 鏡像移情的治療過程…………………………………… 113
自戀移情中的見諸行動治療行動主義(therapeutic activism)的問題……………………………………… 122
關於激活的誇大自體的修通過程的目標…………………… 132
分析師在分析鏡像移情中的功能…………………………… 137
鏡像移情作為修通過程工具的重要意義…………………… 149
在精神分析中帶來治療進展的機制的一般性陳述………… 153
第三部分 在自戀移情里的臨床與技術問題
第八章 關於自戀移情的一般性陳述…………………………… 159
理論上的考慮………………………………………………… 159
臨床上的考慮………………………………………………… 172
創傷狀態……………………………………………………… 179
第九章 自戀移情的臨床描繪…………………………………… 187
第十章 分析師對理想化移情的某些反應……………………… 203
第十一章 分析師對鏡像移情的某些反應……………………… 211
第十二章 自戀型人格分析中的一些治療轉化………………… 230
在自戀領域內的進展與整合的發展………………………… 231
神入………………………………………………………… 233
創造力……………………………………………………… 239
幽默與智慧………………………………………………… 251
案例索引…………………………………………………………… 255
參考文獻……………………………………………………………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