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自遊人》中,作者謝宏通過對都市生活的獨到觀察,非常“個人化”地記錄了中國都市在市場經濟轉型期的發育過程、心理轉變和多種不確定的可能性。他考察了都市生活的很多側面,比如都市小職員的生活、城市知識分子的情感狀態、城市打工者與城市之間的故事、旅居海外城市的華人生活等等,情感細緻而深刻,語言簡練而幽默,既有寬容悲憫之心又不乏激情,常常在不動聲色之中傳遞出一種沉潛的人生哲學與思考。
作者簡介
謝宏(1966—),深圳人。男。華東師範大學畢業。中嘲作家協會會員。首屆廣東文學院簽約作家。深圳市文聯簽約作家。南山區作協副主席。在《人民文學》《青年文學》等刊物發表作品一百多萬字,部分被選入選本選刊。主要著作有長篇《底片》《嘴巴找耳朵》《文身師》《貌合神離》,小說集《自遊人》《溫柔與狂暴》,詩集《光陰的故事》等。曾獲深圳青年文學獎、廣東省新人新作獎。
目錄
遊走在城市之間的智者/吳義勤
自遊人
風景與人
誰是大師
與足球有關
賭運
我愛卡通
身邊的故事
像候鳥一樣
愛情、旅行和陰謀
花與果
影碟
飛翔或行走
趙小月的假期
遠和近
骨折
新生活
懸空人
兩張臉
樹上的鳥巢
後記
文摘
以愛情的名義
1
唐歌曾經問過我,為什麼會選歷史專業。因為在許多人的眼裡,歷史是相當沉悶的一門功課。我當時的回答是自己愛安靜,人比較刻板,這專業可能比較適合我。許多年來,我一直堅持這樣的理由。只是若干年後,竟會因了《城市晚報》上一樁案件的報導,才被蘇紅一語道破箇中緣由。她說,這和你喜歡與時間角力有關,你總在尋找它的破綻。她的話讓我震驚。要知道,她和我結婚這么長時間,一直沒有捅破這一層紙。她的這番話,以及報紙上的那篇報導,就像混攪在一起的膠水,恍惚中將那些時光的碎瓷片,又重新黏合在了一起。我在那片斑駁的反光中,照見了昨日憂傷的眼睛。
2
那天在火車上,車廂里乘客們呼出的水汽,慢慢積聚在了窗玻璃上,看上去白蒙蒙的,外面的景物變得模糊不清。多虧了唐歌父親的一位朋友幫忙,我才弄到一張票。否則,我能否趕得及回校註冊肯定成為一個問題。儘管當時是冬天,但等我擠到座位時,還是出了身大汗。我坐在座位上,因為靠過道,還得不斷躲避涌過來的人流和行李。
火車快要開動時,一個穿紅風衣的少女,裹著一股很現代的氣息,逼到了我的座位旁。她氣喘吁吁的,像一團柔韌的火焰,灼烤著四周的眼睛。看樣子她差點趕不上火車,怕是嚇著急壞了。我注意到她隨身只帶了一個旅行袋而已,否則可能擠不上車的。她放眼掃了掃四周,顯然是在尋找放行李的地方,但四處都放滿了大大小小的行李。最後她求助似的望定我。我的臉紅了紅,說,就放上面吧。我指了指頭頂上的行李架。她趕緊將旅行袋遞了過來。我脫了鞋子站在座位上,盡力挪了挪我的行李,然後將她的旅行袋放好。我最後還將屁股挪了挪,有點殷勤地讓那少女坐。
後記
這個集子中,除了《以愛情的名義》是中篇,其餘的全是短篇。寫作時間跨度是1996年至2006年。我對短篇的寫作,懷有特別的熱情和鍾愛。大概這種寫作,契合了我的性格:理性而激情。因此寫起來就顯得特別的有把握。也使我的短篇寫作,有了自己的風格和氣質。
我的小說,大都與“憂傷”和“焦慮”有關。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陷入焦慮、恐慌和憂傷之中,但在寫作的過程中,我能得到部分的緩解和釋放。我把寫作當成了解決自己與外界的矛盾,解決內心衝突的一種手段,一種平衡器。
我是個悲觀的理想主義者,明明知道有些事沒有希望,但還要努力去尋找和實踐。對寫作,我也抱同樣的態度。我想,喜歡我的讀者,大概也屬於這種類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