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分類法

自由分類法是大眾自發的用標籤對網路信息標識和共享的過程。

簡介

同圖書館員利用杜威十進制分類法編目圖書資料不同,自由分類法沒有權威,成形的分類文本,而是依據大眾日常口頭辭彙對信息標記,其結果表現為系列的標籤總圖,更加直觀地組織和易於共享信息,同時亦因缺乏等級結構,不精確,濫用等為研究者質疑。但網民卻接受了此種“有勝於無“的方案。

信息聚類方法

自由分類法通過標籤能夠快速而自動的信息聚類,支持用戶組織並發現相關信息。聚類的方法是排序標籤,並用標籤的字號大小來對應其“受歡迎”程度,結果是生成系列的加權列表和標籤總圖。研究者對用戶和標籤使用進行統計後的出兩種相對的結果:前者是80%用戶的信息採用了20%的標籤;後者則認為80%用戶的信息採用了80%的標籤;後者是典型的長尾分布。進一步的套用和研究證實垃圾標籤的出現使巨觀標籤總圖的準確性下降,但在鬆散互聯的人際網路中影響較小,同時在標籤的使用過程中會自覺產生某種權威來約束和規劃標籤的選用。

目前發展

自由分類法才剛剛開始。即缺乏重量級的套用。理論研究亦很不夠,雖然象美味書籤(delicious)和閃亮圖片夾(flickr)等典型套用受人追捧。亞當.馬斯認為folksonomy將取代以往由專家控制的元數據編輯管理;克雷.西克和雪利.鮑爾亦認為傳統分類法過於複雜,維護成本高。托馬斯.范.瓦爾,大衛.溫伯格和路.羅斯菲爾等人也不同程度探討分類法。總之是自由分類法導致比柏林核心集更便宜的元數據。

自由分類法被認為是下一代網際網路(web2.0)的重要特徵,但目前使用或知道標籤的網民還主要限於網上部落格,故軟體套用,標準等尚待完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