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擬行為

自擬行為,是指動物模擬自己形態的一種防禦行為。有一種大斑蝶把一部分卵產在有毒的葉子上,卵成為幼蟲時吃這些有毒的葉子,毒素便留在身體裡,捕食者吃了幼蟲可能被毒死,同時大斑蝶又把另一些卯產在無毒的葉子上,孵出的幼蟲成了可口的食物,但捕食者並不吃它們,因為它們的形態與有毒的幼蟲一樣。

有毒的或不可食的動物往往具有極為鮮艷醒目的色彩,這種色彩對捕食動物具有信號和廣告的作用,能使捕食動物見後避而遠之。胡蜂和黃蜂的身體具有黑黃相間的條紋,它的作用不是隱蔽自己而是起警戒作用。每一個捕食動物在學會迴避警戒色以前,至少得捕食一個具有警戒色的動物,在嘗到了苦頭後才能學會迴避它,這就叫條件迴避反應,很多脊椎動物都形成了條件迴避反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