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催眠術幫你減輕慢性疼痛

自我催眠術幫你減輕慢性疼痛

《自我催眠術幫你減輕慢性疼痛》是2009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弘。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自我催眠術幫你減輕慢性疼痛
作 者袁弘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出版時間: 2009-7-1
ISBN: 9787229008130
開本: 16開
叢書名:自我催眠保健叢書
平裝:197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商品尺寸: 23 x 15.4 x 2 cm
商品重量: 358 g
定價: 28.00元

內容簡介

你有慢性頭痛嗎?你有慢性腰背痛嗎?你是不是每天遭受著慢性疼痛的折磨?你是不是長期服用鎮痛藥,而仍然不能化解疼痛?你是不是一直在尋求能真正消除你痛苦的“良藥配方”?
你現在找到了!自我催眠術是一種很棒的放鬆身體、心理以及減輕疼痛的方法,它是以正面積極的自我暗示從潛意識層面控制你的心智,改變你對疼痛的感覺和認知,提高你對疼痛的忍受力,並消除你因疼痛產生的負面消極情緒。目前,國際上越來越多的醫學和心理學界人士研究自我催眠術,並教導和推薦這種方法給他們的疼痛病人。

編輯推薦

你想讓自己的身心得到顯著的提升嗎?最快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的潛意識,而改變潛意識最好的方法,就是運用直達心靈最深處的利器——自我催眠術。法國心理學家埃米爾·庫埃創立的自我催眠暗示方法,在英、美等國風靡一時,使成千上萬的熱衷者受益匪淺。
19世紀40年代著名的催眠大師詹姆斯·埃新代爾,曾為一個病人切除腫瘤重達59千克的手術時,首次成功用催眠術替代麻醉劑,病人聲稱在腫瘤切除時沒有感到任何疼痛。埃斯代爾開闢了催眠鎮痛的新紀元,從此催眠術與醫學領域結合起來,被醫生們廣泛套用於治療各種疼痛性疾病。

媒體推薦

你為什麼要運用催眠術?因為這是一個能有效開發你潛能的方式。在你心靈最放鬆、最寧靜的時刻提升你自己!
——安東尼·羅賓斯(Anthony Robbins),美國成功激勵大師
自我催眠術是一種革新的“戰勝自我”方法。通過這種簡便、實用的方法,你能克服許多心理障礙、減輕慢性疼痛並發展自我。
——布魯斯·戈德堡(Bruce Goldberg),美國知名臨床催眠治療師
自我催眠帶保證使你的身心機能達到最佳的調節狀態。
——唐納德·艾布拉姆斯(Donald Abrams),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資深教授

作者簡介

袁弘,1983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獲醫學學位。1994年初移民美國紐約。2003年畢業於美國紐約理工學院(New Y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獲心理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美國阿德菲大學(Adelphi University),獲心理學碩士學位。1995—1998年,任美國《國際日報》紐約分社新聞記者。1998—2000年,任香港《華人》雜誌社特約記者。現任美國國際華人醫學家心理學家聯合會理事、資深心理諮詢師。近年來多次應邀到西南大學心理學院、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及各地心理諮詢培訓機構進行講學和指導。2008—2009年曾多次赴四川地震災區為災民進行心理輔導。曾編著出版《辯證行為療法與情緒調整》等專著,2008年《辯證行為療法與情緒調整》獲得中國西部地區科技優秀圖書一等獎。

圖書目錄

揭開催眠術的神秘面紗
你不曾留意過的生活體驗——催眠狀態
催眠狀態到底是什麼
如何確定催眠程度
你的大腦有4種電波
催眠術大揭秘
心靈中不為你所知的%——潛意識
最具威力的語言——暗示
暗示充滿你的生活中
通往催眠王國的渡船——誘導
回來的路——喚醒
你對催眠術會有這樣的誤解和擔心嗎
測測你被催眠的可能性
我的催眠我做主——自我催眠術
觸手可及的自我催眠術
自我催眠套用廣泛
你是最需要使用自我催眠術的人嗎
哪些人不能使用自我催眠術
能讓人煥然一新的自我暗示
自我催眠練習前準備
自我催眠原理
人的大腦好像一台複雜的電腦
自我催眠術的基本步驟
自我催眠術的基本方法
自我催眠術與他人催眠術的區別
慢性疼痛的廬山真面目
幸福人生的殺手——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與慢性疼痛
疼痛是一種“報警系統”
慢性疼痛只是痛在身體上嗎
追蹤慢性疼痛的元兇
如何防止慢性疼痛的偷襲
減輕慢性疼痛方法知多少
自我催眠如何緩解慢性疼痛
疼痛的6個家族成員
身與心息息相關
自我催眠可以緩解哪些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的惡性循環
自我催眠緩解慢性疼痛機理
典型案例分析
自我催眠術——緩解慢性疼痛的秘密武器
對你不受歡迎的“夥伴”——慢性疼痛的分析
練好自我催眠術基本功
自我催眠緩解慢性疼痛方法
自我催眠注意事項
好的自我暗示語是成功自我催眠的關鍵
選定你的目標是基本
在自我催眠術中怎樣來選定目標
自我催眠注意事項
如何踢開催眠術練習的絆腳石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成功進入催眠狀態
自我催眠效果評定
自我製作催眠錄音帶
為什麼需要自我製作催眠錄音帶
如何自我製作催眠錄音帶
自我製作催眠錄音帶注意事項
結束語

序言

當今社會,日益加劇的競爭加重了人們的心理負擔,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應對環境的變化而引起了內心的緊張和壓抑。人之所以產生心理壓力是由於個人的需要、動機、欲望、願望和理想遇到了阻礙或者受到了干擾,因而產生的一種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反應。
然而,面對同樣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不同的人可以得出不同的對自己、對別人、對世界的看法,可以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以及產生不同的後果。正如一個古代的故事所說:同一個事實,如果領頭人總結為“屢戰屢敗”,反映出的是令人灰心的無望,氣勢大衰;如果說成是“屢敗屢戰”,則反映出的是堅持不懈的決心,氣勢令人振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