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自塑教育:托起教育自己的夢想》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肖家芸,語文特級教師,現任教於華東師大二附中。曾參加國家級骨幹教師首期培訓,獲全國語文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獲省及國家級普教研究優秀成果獎9項。主持國家園丁工程(特級教師專設課題)——語文“活動式”教學實驗,漸成規模化的研究中心運作。學科遨遊18年後,重返班主任崗位,嘗試自塑教育實驗,尋求教書育人的深度體驗。榮獲2007上海教育年度人物,浦東新區雙十佳班主任。出版《語文“活動式”教學》《肖家芸講語文》等論著、教學光碟12盒,主編助學叢書14套,重點報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270餘篇。曾被中國教育報、上海教育等多家媒體專訪,忝列多家重點語文期刊的封面人物。最深切的體會:帶著夢想前列,忙且快樂。
圖書目錄
序
理論實踐篇
第一章 自塑教育的背景
第一節 自我教育是本真
第二節 他人教育易偏失
第三節 培育自塑是使命
第二章 自塑教育的建構
第一節 整體建構與步驟
第二節 主體內容與依據
第三章 自塑教育的引擎
第一節 課程德育的引領
第二節 班會課程化拉動
第三節 家校一體化助推
第四章 自塑教育的操行
第一節 餵飽夢想以傳動
第二節 多面律動以促進
第三節 綜合實踐以提升
第五章 自塑教育的成效
第一節 自塑風景線
第二節 自塑個案選
第三節 自塑實驗感
課程教材篇
第一章 做行為合格的人
第二章 做品德優秀的人
第三章 做境界崇高的人
附:主題班會德育課程實施案例
編寫意圖
主要參考書目
文摘
第一章 自塑教育的背景
第一節 自我教育是本真
1.正常的人先天具備自我教育潛質
我國古人常以樹木類比樹人,這不僅通俗而形象地說明了育人的特點,而且淺顯而深刻地道破了受育者的特性。幼嫩的樹苗之所以能夠存活,經受風霜雨雪,抗擊寒熱蟲獸,茁壯成長,參天蔽日,期間固然離不開入的澆灌呵護,但首先是因為樹自身有著吸收、發育、成長的潛能。同樣,人之所以有可育性,是因為,一個健全的人,從他有自己的思維、語言、感覺(眼、耳、鼻、舌、身)能力之後,他便有了對外在世界的好奇感,有了自己想認知、參與、獲得的思想追求與情感欲望,人的這種想獲得的本能,就是人能夠受教育與自己教育自己的潛質。
我國古代教育家荀子早就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荀子?解蔽》)“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荀子?性惡》)他認為,能夠認識事物,是人自身具備的本性。人之可學而能,可事而成,源於“凡以知,人之性”。韓非子也說:“聰明睿智,天也;動靜思慮,人也。人也者,乘於天明以視,寄於天聰以聽,托於天智以思。”韓非子認為,人的認識能力是一種天然的屬性,它的產生有賴於人的天生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在進入學校教育體系之前,其心智已經通過外部活動和逐漸的內化心理運算有所自我建構與生長,即具備了要學要好的自我激勵與教育的潛質。
後記
深入育人前沿多年,深感我們的基礎教育如同基礎經濟一樣,微觀的一招一式的承傳與改革,已經無力從根本上改變整體的不適應與低效應,需要轉換觀念,轉變增長方式了。
就教育而言,自我教育與他人教育都需要。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幾乎一邊倒向了他人教育,或者說我們的基礎教育一直停留在他人教育模式上,即通過學校家庭的他人(教師、家長)方式,藉助於強制性的管理行為施教,來實現教育者預設的目標。其突出特點是:重“盯”輕“導”,重“管”輕“育”,育分替代了育人,德育變成了看管,班主任成了從早到晚的看守員。這種教育,有利於管理,有利於育分,有利於當前(解決升學困難),有利於個體(家庭卸掉升學重壓,學校贏得升學聲譽),但不利於育人,不利於長遠(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不利於國家(未來競爭力提升)。總之,他人教育適合過去儘快解決升學壓力的國情(現在的弊端越來越明顯),但不適應未來國家的戰略。
教是為了不教而自成才,管是為了不管而自能管,從單一“看管”、“育分”的他人教育怪圈中走出來,回歸教育的本真,育自我教育之魂,植自我發展之根,在自我教育與他人教育之間,建構一個聯動的機理,一個制衡的機制,一個最佳化的平台,一個實化的抓手,已成為人類教育的大勢。早在20個世紀的90年代,美國的藍帶學校,大力倡導、積極獎勵那些開展以品德教育為核心的自我教育,影響深遠。英國的伊頓公學,一向堅持以綜合素質培養為中心的自我教育,培育出了大批傑出的政治、軍事領軍人物。
基於此,在學校支持下,2004年我在理科試驗班嘗試了自塑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2007年,在學校進一步支持下,我選擇一個普通班開始了普適性的二輪實驗。
正因此,我不揣孤陋,將自己的一點思考與實踐記下來,匯集於此,以期拋磚引玉,期盼著更多的同仁,一併探尋。
人才的培育與成長,需要科學方法,更決定於觀念;不完全靠勤奮,而主要靠思想。每個人的人生,不過是受自己意識觀念支配的,驗證自己設計規劃的實踐過程。本人想努力呈現的,不在於什麼具體的程式、方法、原則,而是一種價值形態,一種育人觀念與體式的轉變。
拙作分兩塊。一是理論實踐篇,著重闡釋我對自塑教育的認識與建構,真實記錄我實施自塑教育的過程、步驟、方式、方法,擷取部分案例供同仁分享研究,扼要介紹我實踐後的收穫體會包括缺憾困惑。二是課程教材篇,完整呈現我經過四年開發建設的主題班會課程,或許能給一線的同行,在準備主題班會時提供一份“淨菜”,免去一些“選、擇、洗、配”的煩難;同時配有代表性的課程實錄,以供設計運行參考。
誠如於漪老師所言,自塑教育實驗得力於華師大二附中這塊育人的沃土,包括何曉文校長的引路,李志聰書記和陳勝慶副校長的指導,蔣建國副書記的扶持,張大同、袁軍副校長的幫助,學生處、教務處、年級組、搭檔的老師和電教組等各個部門教職工的協助,2007屆1班和2010屆10班全體同學的合作,僅此,一併表示由衷的感謝!
自塑教育實驗,一直得到於漪老師的關心指導。尤其是於老師在百忙之中,在身體感覺不適的情況下,抽時間精心為此書作序,給了我莫大的鼓舞與鞭策。藉此,我向敬愛的於漪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謝意!
序言
認識肖家芸老師是先讀其文,後識其人。以往讀到他在語文報刊上發表的文章,常為他文中透露出的鮮活的思想和獨特的做法所感動。年青教師凡對學科教學執著追求,努力提高教育質量的,我都心懷敬意。
今日讀到肖老師《托起教育自己的夢想——自塑教育》的書稿,又是教育中的另一個天地。這本書稿融匯了他從兩個不同層面(理科實驗班與普通平行班)、歷時四年自塑教育實驗的總結,既作理論上的探究,又闡明具體的做法,生動活潑,啟人深思。這本書不是驗證詮釋已有東西,而是記錄探究新的路徑,原創性是鮮明的。
嘗試教育中的改進與創新,是要有相當條件的。在當前素質教育實施的艱難情況下,應試教育扎紮實實進行,乃至主宰中學教育命脈,“分數”的追求成為學校、家長、學生至高無上的目標,在這種環境下,還能靜下心來,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培養展開踏踏實實的研究,是要有膽略和勇氣的。華東師大二附中學生在高中學生群體中可算是尖子,是“高端”人物,學校不滿足於他們學業成績的優異,而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培養他們德智體全面發展上下功夫。如:建立理科德育研究實訓基地,為理科教師搭建發揮教育智慧、教育才能的育人平台,既提升學校的教育質量,又輻射到其他學校理科教育,深入探索中學理科育德方式、能力,評估內涵與實效。“自塑教育”的實踐是學校搭建的另一對學生育德的平台,從班主任的角度探索在社會轉型時期多種價值觀對學校教育衝擊、挑戰,如何選擇最佳切入口,提高育人實效的途徑與做法。學校支持是開展實驗研究的前提與必要條件,有了這個條件,實驗者的創造才能才得以充分發揮。
作為實驗來說,兩個端點參照互補而形成的東西,更具有普適性和說服力。肖老師先選擇高端群體——理科實驗班,可謂挑戰與機遇並存。因為,有天賦、有特長、悟性高的理科尖子生,往往重理輕文(人文學科薄弱)。他們很有主見,很有個性,對所實施的教育會分析,能挑剔,不可能簡單地接受。這就迫使實驗者必須建構值得他們信賴的實驗方案,必須擁有吸引他們樂做的智慧熱情。在獲得成功,積累經驗教訓之後,再到普通班級,根據一般同學的實際情況,借鑑成功的經驗,適當做減法,那就舉重若輕了。僅從實踐所展示的豐富材料來看,也可深味到其中包含的意義與價值、可資借鑑的認識與做法。
首先是切入口選得準。實驗的學生群體無論是優質還是普通,在他們成長過程中自我教育、自愛自律、自強不息,不僅必要,而且可能。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成長、代替學生髮展,教師的作用是關愛、組織、引領。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學生健康成長最為重要的是內驅動力,成才須立志,做人須修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著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指出:“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變成這個人自己的教育。”顯然,古今中外成才的路均離不開自我塑造之路。自我教育,構建良好的精神世界,立德做人,終生受益。其實,自塑教育又何嘗只局限於優質學生群體?每個青少年的成長都離不開自律與他律,但內驅力畢竟是成長的根據,他人的教育在於喚醒、幫助、促進他們的發展。外在的教育力量不可少,關鍵在培育和調動他們成長、發展的自主性、自覺性和積極向上的不懈追求。肖老師在第二輪的普通班實驗,整體感覺好於理科班,就是力證。
其次是學科德育與班會德育相融相匯。學校教育以德育為核心是全方位全過程的,班會德育的有效推進絕不是單兵獨進,而是要方方面面的支撐、協助,形成育人的合力。學科德育就是重要支柱。肖老師深知其中奧秘:在語文學科教育中因課文個性的不同,緊扣語言文字的表現力撒播育人的良種;民族精神教育與珍愛生命的教育是育人的核心內容,課的多維功能營造了育人成長的氛圍,激發學生自塑教育的自覺性。班會德育既博取學科德育的精華,又不受學科、學段、學程的限制,更具靈活機動、聚焦拓展、穿透強化的優勢,相交相融又相匯,各具特色,相互輝映。
再次是班會課程化,規劃人生。班會往往跟著學校活動走,跟著社會某些熱點問題走,有相當的隨意性。自塑教育嘗試有著經過深思熟慮的三年育人規劃,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量體設計,瞄準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一步一步推進,切實可行。在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發揮各自的特點與優勢,強調自律自新,又注意互律共進,他律促成。個人成長推動班級群體,班級群體烘托個人成長。在實施過程中,善於調動多種多樣的教育資源,上下古今,國內國外,經濟社會,文學藝術,拿來為我所用;在實施過程中,應適應學子的心理需求。整個教育不是抽象概念的大會串,而是具體生動,豐富多彩,洋溢著知識的傳授、育人的智慧和心靈的提升,其中不乏創新的光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把班會當作德育課程來科學地開發、系統地建設、靈活地操作,這是鮮見的,其影響是深遠的。
祝賀肖老師的自塑教育實驗取得成功,也祝願這本有關自塑教育經驗總結的書發揮輻射作用,同時也給班主任帶來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