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居於我國東北的女真族崛起後,大兵南下,公元1120年金兵攻占上京。金時將遼上京臨潢府改稱北京臨潢路,至元代臨潢府逐漸廢棄。
興建
上京臨潢府城故地原稱“葦甸”。耶律阿保機選定作政治中心後,建有“龍眉宮”,通常被稱作“西樓“。據史料記載,從唐代中期以來,遼上京故址就一直是契丹迭剌部的主要居地。唐天復元年(901年),耶律阿保機成為迭剌部夷離堇,對外征討接連告捷。天復三年升為契丹總知軍國事的于越王,阿保機的領袖地位得到鞏固。這時,“西樓”已經成為契丹部落聯盟的決策中心之一。
阿保機稱帝(公元907年)後,開始在“西樓”建設宮廟,先後建有明王樓、天雄寺和開皇殿等。據《遼史·本記第一·太祖上》記載,太祖稱帝第二年(908年)冬十月己亥朔,修建明王樓。第六年(912年),太祖“以兵討兩冶,以所獲僧崇文等五十人歸西樓,建天雄寺以居之,以示天助雄武。”不幸的是,第七年三月,叛亂的剌葛、神速姑等人洗劫“西樓”,焚燒了明王樓。太祖很快平定叛亂,於當年八月,又回到“龍眉宮”,處置逆黨。於次年“冬十月甲子朔,建開皇殿於明王樓基。”
《遼史·本紀第一·太祖上》記載,神冊三年(918年)二月,阿保機開始在選定的都城地點“西樓”,大規模“城皇都,以禮部尚書康默記充版築使”。五月“詔建孔子廟、佛寺、道觀”。這時,西樓被稱為“皇都”,上京城初具規模,並且初步確立了作為國家政治中心的地位。這可算是上京城建設的開始。
天顯元年(926年),阿保機率兵平滅渤海國,使契丹國力大增,隨即開始大規模有計畫地建設上京城。實際上,上京的建設主要是天顯二年(927年)太宗耶律德光繼位後進行的。到遼會同元年(938年)六月,太宗“詔建日月四時堂,圖寫古帝王事於兩廡”。至此上京城基本建成。
同年十一月,契丹滅後唐得燕雲十六州,改國號為“大遼”,同時將“皇都”改稱為“上京”,府曰臨潢府。遼代歷史上第一座都城——上京城開始了近二百年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