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大學汽車學院

臨沂大學汽車學院成立於2011年暑假。是臨沂大學於今年新成立的一個學院。它包含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車輛工程 自動化 三個專業。2011年招新生達269人。\

學院簡介

臨沂大學汽車學院現有在校學生1569人,專業教師4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講師24人,其中博士9人,碩士28人)。
汽車學院設有電氣工程系、自動化系和車輛工程系三個教學單位,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車輛工程3個本科專業,有電氣自動化技術、汽車運用技術2個專科專業。
汽車學院下設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共有電子技術(模電、數電)實驗室、高頻電路、電力電子及電氣傳動、電機及電氣控制、PLC等21個實驗室。
學校設有電動汽車與新能源技術研究所,教授2人、博士5人,有極強的研究與開發能力。
汽車學院設有電力電子技術、電機控制技術、光伏材料、車輛檢測技術四個院級研究所,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和開發能力。
學院高度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養成,密切注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臨沂電力設計研究院、臨沂正信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山東旭坤照明電器有限公司、臨沂中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幾家國內大型企業建立了實習實訓就業基地,每年均按計畫分批次地將相關專業的畢業生送到這些基地進行集中實訓。通過校內外實驗和實訓等途徑,保證了學生學以致用,實現了學生實訓與就業的有效對接,為學生解決了就業、創業問題。學生考研率、高質量就業率屢創新高。近五年來,汽車學院學生在各類專業技能競賽中獲得國家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省級一等獎11項、二等獎29項、三等獎11項、優秀獎25項;汽車學院兩次被評為山東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有兩個團支部分別被授予山東省、臨沂市“五四紅旗團支部”的光榮稱號。
汽車學院積極推進國際化辦學,與美國、印度、韓國、瑞典等國家的多所高校開展學分互認、聯合培養學生、交換學生項目;汽車學院本、專科生在校期間及畢業後可申請到國外合作高校進行專升碩、本升碩、碩博連讀.>

發展規劃

汽車學院“十二五”發展規劃
(2011-2015年)
“十二五”是學院落實學校戰略發展部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紮實推進高質量綜合性品牌大學建設,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綜合辦學實力,為建設特色學院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時期。根據《臨沂大學“十二五”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立足學院發展實際,特制定《臨沂大學汽車學院“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學院在“十二五”期間的指導思想、工作思路、主要任務和戰略舉措,切實推進學院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指導思想
堅持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培養具有沂蒙精神特質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為目標,遵循“和為貴、學為先、師生為本、事業為重”的辦學方針,按照“凝鍊特色、打造精品、創建品牌”的要求,緊密結合汽車學院的實際,以教學工作為中心,學科建設為主線,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為關鍵,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辦學,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夯實基礎、調整結構、最佳化布局、提升內涵,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實現學院的發展目標。
二、工作思路及目標
緊緊圍繞學校提出的建設高質量綜合性品牌大學的目標和總體規劃,在“十二五”期間汽車學院提出“122”發展戰略。第一階段(2011年):建立和完善汽車學院各項規章制度,理清思路,明確目標,調動全體教職員工的積極性,促進各項工作提速增效;第二階段(2012、2013年):重點培育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學科和學科團隊;申報汽車服務工程和新能源汽車兩個本科專業,進一步最佳化學院專業結構,並以此為依託,成立電動汽車系;加強產學研基地建設,構建開放性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凝鍊學院特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第三階段(2014、2015年):重點培育電動汽車學科;通過最後兩年的努力,將汽車學院建成省內有一定影響的特色品牌學院,使部分學科或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學術水平跨入省內、國內先進行列。
三、主要任務
1、在校生規模達到2000人左右。
2、專業教師達到50人左右,師資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含在讀)人員達到8人以上,高級職稱教師比例超過30%,碩士生導師(含兼職)5人以上。
3、新申報本科專業2個(汽車服務工程、新能源汽車)。
4、將電氣工程學科建成校級重點學科,爭取建成省級重點學科,通過五年的努力,力爭建成一級學科碩士點。
5、建成校級優質課程群或教學改革試點課程8門,其中省級優質課程群或省級教學改革試點課程2門。
6、建成校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爭取建成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
7、爭取並利用好國家財政扶持資金和國際項目資金,加強實驗室建設,打造省級或國家級示範實驗室。
8、努力爭取國家級科研項目有所突破,省部級科研項目達到2項以上,年均科研經費50萬元以上,在SCI、EI來源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總數達到30篇以上,力爭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1項。
9、結合汽車專業建設和發展,開辦駕駛員培訓學校和開展校內外汽車維護、保養服務項目,推動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工作全面提高。
10、在市內建立3個具有鮮明特色的服務沂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產學研基地。
11、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或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6個,其中市外2個,市內4個。
12、大學生高質量就業率達到70%以上,增強學校質量品牌的影響力。
四、發展舉措
1、黨建、思想政治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
(1)加強學院黨政領導班子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本著制度管理與目標管理相結合的精神,以人為本,充分發揮黨、政、工、團的積極性。明確職責,強化管理,加強監督,努力把學院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2)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發揚我黨長期以來形成的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堅持重實際、說實話、務實事、求實效的工作原則,切實轉變工作作風。
(3)加強統戰群團工作,高度重視和發揮群團、學生組織在學生自我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加強團委和學生會的自身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增強辦學活力
(1)根據學校發展戰略及學科發展方向,在電氣工程學科和新能源汽車學科加快引進高水平師資,逐步形成我院獨具特色的人才隊伍。
(2)為構建起科學合理的人才梯隊,把學科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相結合,積極鼓勵教師攻讀國內高校博士和到韓國水原大學、印度尼赫魯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3)積極推進與實施教授、博士到企業進行“學術休假”工作,積極推行青年教師到企業掛職鍛鍊制度,建立青年教師到企業掛職鍛鍊的考評機制。
(4)在全院教職工中樹立教師是學院核心競爭力的理念,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思想氛圍。積極開展各種學術交流和學術創作活動,建立學術交流和學術合作的制度,保證學術交流與合作的經常性與規範性,形成濃郁的學術研究氛圍。
3、大力加強學科建設,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積極推進以一級學科為主幹的重點學科建設,建立以理論研究為基礎,注重套用,服務地方的套用學科、新興交叉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建設好電氣工程學科和新能源汽車兩個學科,使其成為我院教學、科研的主幹學科,在省內同類院校中具有明顯優勢。
緊緊圍繞臨沂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以重點提升我院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服務能力為前提,精心組建學術團隊,積極組織開展套用性研究,進一步做好與相關企業的合作,組織好項目申報和條件配置。要建章立制,鼓勵教師開展套用性研究。整合學術團隊、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最佳化配置資源,為教師開展套用性研究創造條件。
4、凝鍊學院辦學特色,打造鮮明辦學優勢
全面落實學校紅色育人工程,堅持用沂蒙精神育人,堅持以人為本,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院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自身成長規律,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以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實習實訓教師隊伍建設為抓手,建立校內大學生實習實訓中心,強化大學生專業技能訓練,實施大學生專業實踐導師制度。建立汽車駕駛校內實習實訓基地,並與交通學院進行實質性對接,努力打造汽車相關專業學生實習實訓平台。
以山東省尤其是臨沂市區域經濟建設重大需求為導向,建立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新能源材料研究所、汽車檢測技術研究所和電機控制技術研究所,使其成為省內有影響的研究所。
5、實施教學質量工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堅持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樹立以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學院事業發展的根本標準。
調整專業課程結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積極推進創新課堂建設,加強品牌特色專業、精品課程(群)、教學名師、教學團隊等教學精品建設;實施訂單培養、校企合作培養等模式,推行技能等級證書制和職業資格證書制,構建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不斷完善校、院兩級教學管理體系和教學質量評價機制,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做好汽車服務工程和新能源汽車兩個本科專業的申報工作,進一步最佳化學院學科專業結構。
6、增強開放辦學意識,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
開展中外合作辦學,與美國南密西西比大學、韓國水原大學、印度尼赫魯科技大學聯合培養人才,積極在學生中開展專升本、專升碩、本升碩聯合培養項目,在教師中開展博士聯合培養項目,不斷提升合作辦學的水平。
7、加強院風學風建設,增強事業發展軟實力
(1)健全和完善各種管理制度。制定《汽車學院學生品行評價辦法》、《汽車學院學生課外科技競賽鼓勵辦法》等制度,增加課外學習活動和學術活動,加強課外指導,使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教育活動形成有機整體。
(2)加強對學生的綜合管理和服務,努力營造有利於學生健康向上、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氛圍。樹立起“博學求真”的學風、“誠實守信”的考風和“協作奮進、務實創新”的院風。
(3)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高質量、有特色的寓教於樂、豐富多彩的學生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華,培養能力的舞台,增強全院學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8、加強內部管理改革,為事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積極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學學術活動制度和教授委員會制度,充分發揮教授在教學、學術研究和學院管理中的作用。
加強管理崗位人員工作作風建設,切實提高各管理崗位人員的執行力,切實增強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節儉意識,切實提高管理水平和辦事效率,真正成為為教學科研服務、為師生服務的服務員。
進一步理順學院與下設機構的關係,發揮下設機構在學科、專業建設中的作用,促進學院規範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建立健全院內首問負責制、按時辦結制、項目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增強全體教職員工的責任心和事業心。 機構設定

書記:陳洪敏
副書記:吳峰(院長)閆青峰(兼紀檢書記)
紀檢委員:閆青峰(兼)
安保委員:李漠(教學副院長)
統戰委員:王常春(學術副院長)
宣傳委員:王斌(高級輔導員)
組織委員:韓秀芹(團學辦主任)
青年委員:王海為(辦公室主任)
關工委員:趙汝儉(工會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