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長記碧紗窗外語

《臨江仙·長記碧紗窗外語》是清代的納蘭性德所作的一首詞。這首詞寫羈旅情懷。上片追憶當日送別的場景。下片傾訴身不由己的無奈之感。全詞孤清之中略帶愁意,愁意之中又略顯淒迷。

作品原文

臨江仙

長記碧紗窗 外語,秋風吹送歸鴉。片帆 從此寄尺涯。一燈新睡覺,思夢月初斜。

便是欲歸歸未得,不如燕子還家。春雲 春水帶輕霞 。畫船 人似月,細雨落楊花。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臨江仙: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為雙調小令。格律俱為平韻格,字數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種。全詞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此調唱時音節需流麗諧婉,聲情掩抑。

②碧紗窗:裝有綠色薄紗的窗。

③片帆:孤舟,一隻船。

④春云:春天的雲。

⑤輕霞:淡霞。

⑥畫船:裝飾華麗,繪有彩畫之遊船。韋莊《菩薩蠻》:“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白話譯文

永遠記得你我曾在碧紗窗下低語話別,那時秋風吹拂,烏鴉正飛回它們的家。你從此離我遠去,獨自漂泊到天涯,如今我一覺醒來,只看到孤獨的燭火閃爍,猶記得方才在夢中出現的你,而此時月亮才剛剛西斜。

即使想要回家也不能回去,還不如燕子能夠秋去春歸,來去自如。春雲和春水都染上霞光,畫船上的美人像月亮一樣嫵媚,楊花飄散,絲絲細雨飄灑。

創作背景

據趙秀亭、馮統一《飲水詞箋校》:“此詞見於《今詞初集》,作期當不晚於康熙十七年。詞為送人南還之作,所送何人,難以確考。”

據盛冬鈴《納蘭性德詞選》,詞當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十月間扈從清聖祖南巡時舟上所作。雖然前後時序不一,但並不矛盾,因為一則追寫分別之時、既別之初,一則擬想重逢之後。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描寫了碧紗窗外,執手相看,喁喁叮囑的情景反覆縈繞在心頭,尤其在漂泊天涯的舟中,夜半醒來,面對孤燈,抱膝而坐,抬頭眺望斜掛天邊的月牙兒。

開篇劈頭就是“長記”二字,既表達了納蘭對妻子的思念之深,也隱含著負王命、不得歸的一絲抱怨。兩人一別良久,從此他便如一隻孤船在天涯漂泊, “片帆”二字形象地刻畫出了詞人孤身一人行走在外的飄零和落寞。“一燈新睡覺,思夢月初斜”二句寫他在旅店中驚醒,睡夢中全是故園之景,嬌妻之美,但醒來只看到一星孤獨的燭火在黑暗中閃爍,心中悸痛,此時月亮才剛剛西斜,這一番糾結之後自然再難成眠。

下片描寫了有家難歸,不由羨慕北歸的燕子。南方雖好,春水春雲,皓腕凝雪,畫船雨眠,細雨落花,都令人陶醉,但都消釋不了自己對家的惦念。

肩負王命,就難免有身不由己之感。一別甚久,納蘭歸家的心是迫切的,思念之情令他備受煎熬,但他卻不能歸去,難怪他要感嘆了: “便是欲歸歸未得,不如燕子還家。”就連燕子都能秋去春歸、來去自如,我竟然還不及它。眼見景色一天天精緻、明朗起來,春的氣息夾帶著生機與濕潤撲面而來,如畫的山水讓納蘭忍不住憧憬:我何時才能回到家鄉,與妻子一起欣賞煙柳畫船、細雨楊花,那該是何等的愜意。

全詞孤清之中略帶愁意,愁意之中又略顯淒迷。

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盛冬玲《納蘭性德詞選》:“此詞上闋言及秋風,下闋卻雲春水春雲、細雨楊花。雖然前後時序不一,但並不矛盾,因為一則追寫分別之時、既別之初,一則擬想重逢之後。全詞看似未曾著意經營,然而疏宕清麗,不失為集中佳構之一。”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