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堪笑一場顛倒夢

臨江仙·堪笑一場顛倒夢

《臨江仙·堪笑一場顛倒夢》是宋代詞人朱敦儒所創作的一首詞。此詞嘆詠了時間的短暫,並告誠世人,要珍惜時間,把握生命,有著警世的意義。全詞氣脈貫通,語言簡樸,神情曠遠,寓感慨於飄逸之中。

作品原文

臨江仙

堪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雲 。塵勞何事最相親 。今朝忙到夜,過臘又逢春。

流水滔滔無住處,飛光忽忽西沉。世間誰是百年人。箇中須著眼 ,認取自家身。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臨江仙:唐朝教坊曲名。最初是詠水仙的,調見《花間集》,以後作一般詞牌用。另有《臨江仙引》《臨江仙慢》,九十三字,是別格。

2.元來:原來。

3.塵勞:塵世間的勞碌。

4.箇中:其中。

白話譯文

人生真是可笑像一場顛倒的夢,人生原來是飄忽不定的浮雲。在塵世間忙忙碌碌與什麼最親?從早晨忙到夜晚,過了臘月又是新春。

時光像河水奔流不止,紅日忽忽轉眼西沉。世間有誰是百歲老人。此間最應關注的,是看準你的自身。

創作背景

這是朱敦儒晚年所作的一首詞。朱敦儒本有抗金報國的志向,但他無意於仕途,曾授官不受,固辭還山。後因秦檜欲令他教其子秦嬉做詩,先用敦儒之子為刪定官,繼而又任敦儒為鴻臚寺少卿。敦儒因愛子,又畏避竄逐,不敢不受。專門從事賣國求榮活動的大奸臣秦檜,百姓對之自然是敢怒而不敢言;但當看到原本以清高自許的朱敦儒居然也跟他混在一起時,不覺就大為憤怒了。當時四川有個名叫武橫的讀書人,針對朱當時所寫的詞作,遂特意寫了一首詩予以反諷道:少室山人久掛冠,不知何事到長安?如今縱插梅花醉,未必王侯著眼看!對此,朱敦儒當然是很痛苦了;雖然高宗也曾為之闢謠、排解,說:“此人朕用橐薦以隱逸命官,置之館閣,豈有始恬退而晚奔競耶!”但朱敦儒內心世界裡的哀傷卻無法得到消釋。於是早已勘破紅塵的他便填寫上一闋《臨江仙》詞,來排遣他自己這段遭遇。

文學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臨江仙》是朱敦儒後期作品。詞中曠遠清淡的心境描繪,樸素無華的措辭用語,都流露出離亂時代士大夫所特有的清逸與超脫,語淡而味永。

開篇二句如從肺腑流出:“堪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雲。”作者一生寄情山水,從隱居、出仕、罷官、歸隱,這一人生曲折的歷程,使他看透了人間的憂患。本來自己無意於官場,以布衣嘯傲山水間,但最後卻因做官而被誤解、譏諷,這就是“一場顛倒夢”。他一首《念奴嬌》詞中寫道:“老來可喜,是歷遍人間,諳知物外。看透虛空,將恨海愁山一時挼碎。”這完全是看透紅塵、超然物外的思想,因而才產生人生“恰似浮雲”的省悟。他《沙塞子》中也說過:“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如秋雲。”南宋國勢哀敗、政治混亂的社會環境中,他被官場的流言所挫傷之後,產生這種心理狀態是不奇怪的。接著,他以“婉麗清暢”的筆調,抒寫一涌而出的思緒,“塵勞何事最相親。今朝忙到夜,過臘又逢春。”詞人借對時間流動的描寫來呈現感情的變化,“朝”與“夜”、“過臘”與“逢春”的轉化,體現了時間由短暫到悠長。前者表現了世俗的勞累忙碌,從“朝”到“夜”,著一“忙”字,連線朝、夜的往還相續,日日如是,生活毫無實際價值;後者則表現了韶光的流逝,臘月之後,春天又來臨了。但世俗的奔忙中,“何事最相親”呢?面對這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作者心潮起伏。

“流水滔滔無住處,飛光忽忽西沉”是前面思潮起伏的繼續和深化。“流水”與“飛光”,是藉以影射時間的流逝,人事變遷的迅速:“滔滔”與“忽忽”,是以水流之勢及太陽西墜匆匆的景象,形容流年的短暫:“無住處”與“西沉”寫流水奔流永不停息,紅日快速西落,作者對客觀世界的體驗中,驟生一種空虛的失落感,他反覆用不同的景況顯示著貌似平淡而內蘊卻是複雜、激動的思緒,因此,發出“世間誰是百年人”的喟嘆,進而引出結拍“箇中須著眼,認取自家身”。宋周必大《二老堂詩話》載:“朱希真致仕居嘉禾,詩詞獨步一世。秦丞相欲令教秦伯陽作詩,遂除鴻臚少卿。或作詩云:‘少室山人久掛冠,不知何事到長安。如今縱插梅花醉,未必王侯著眼看。’”這樣的譏諷,使一位飽經滄桑的山林老人心中的確會感到非常委屈和悲傷。還是宋高宗說得好:“此人聯用橐薦以隱逸命官,置之館閣,豈有始恬退而晚奔競耶!”朱敦儒難言的心事正如周必大所說,“其實希真老愛其子,而畏避竄逐,不敢不起,識者憐之。”(《二老堂詩話·朱希真出處》)凡此種種能言或不能言之痛,融匯成一句“箇中須著眼,認取自家身”。“箇中”即“此中”、“這其間”之意,“須著眼”是指他所注意的事。這一句的意思指的是他一生的立言行事,他的曠達隱逸的胸襟,世事浮雲,塵勞俗務,不須計較,所應注意的,僅於自己立身處世的態度而已,即“認取自家身”就行了。結拍兩句是以一種閒談的筆觸,抒寫詞人飽經風霜之後所產生的思想反應說不管人世間的複雜與無情,不管世俗對他情感上的傷害,只要認取自身的立足點就行了。

名家點評

近代學者薛勵若《宋詞通》:勉作曠達狂之語,用以自解。

作者簡介

朱敦儒(1081—1159)兩宋之際河南府洛陽(今屬河南)人,字希真,號岩壑,人稱洛川先生。早年隱居不仕,屢辭薦辟。南宋初,避亂客居南雄州。工詩詞,婉麗清暢。紹興三年,應召至臨安,賜進士出身,為秘書省正字。紹興十六,累遷至兩浙東路提點刑獄。右諫議大夫汪勃劾其專立異論、與李光交通,遂罷。晚年受秦檜拉攏,復為鴻臚少卿。秦檜死,坐廢。著有詞集《樵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