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館舍——州民族文化宮(原群藝館)是1986年作為州慶十大重點工程之一,總面積達4108.17平米,於1990年交付使用,館內設排練廳、練歌房、多功能活動廳、資料室、閱覽室、美術、民研、攝影創作室、兩個展廳。1996年州政府對民族文化宮的辦公用房、產權重新進行了劃撥,分別劃給州審計局、州國土局、州宗教局、州群藝館,重新劃撥後州群藝館面積減少到1182.37平米,固定資產63萬元。
州文化館是公益性的全民文化事業單位,一九八六年館內行政、業務人員共二十二名。省級以上會員十名,國家級會員二名,中專以上學歷五名。單位下設美術、攝影、民研、文藝輔導、後勤五組。全年地方財政六萬五千元。至2005年底,館內職工26名,其中專業人員18名,占職工總數的70%,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7人,初級職稱8人,大中專以上學歷15人。館內設美術、攝影、民研創作部、文藝輔導部、承展部、文化產業辦、辦公室、財務室8個部(室)。
臨夏回族自治州是一個交通閉塞、經濟和文化相對落後的貧困的少數民族地區,由於財政困難,對文化事業投入十分有限,制約了民眾文化的發展。在辦公場地緊張、設施設備嚴重滯後、業務經費短缺的窘況下,全館上下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拓展思路,採取多渠道籌資金、想辦法,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活動,在開展大型民眾性文化藝術活動、舉辦各類展覽和業務培訓班、輔導和培養民眾文文藝的骨幹力量、進行民眾文化藝術工作理論研究、藝術創作、挖掘、蒐集整理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隊伍的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發揮了陣地、視窗和樞紐作用。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
在挖掘、蒐集、整理、保護全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積極協助有關部門成功申報了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甘肅花兒,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8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1個,挖掘了全州20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完善了臨夏州民族民間文化藝人電子檔案,建立了國家、省、州、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四級名錄體系,籌備建立了臨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目前已存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圖片10G、照片3000多幅、錄像40G(時長60小時)。
相關詞條
-
中國文化館協會
中國文化館協會(China Public Cultural Centers Association,CPCCA)是由文化館(站)、民眾藝術館、文化活動中...
發展歷史 主要職能 組織結構 -
臨夏回族自治州
臨夏歷史悠久,是遠古人類生息繁衍地之一。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活,兩千年前秦漢王朝就設縣、置州、建郡,古稱抱罕,後改導河、河州, 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古...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臨夏[甘肅省臨夏州]
,設立臨夏回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臨夏市。將臨夏市和臨夏、和政、永靖、康樂4縣及東鄉族自治縣、廣通回族自治縣劃歸臨夏回族自治州;廣通回族自治縣改設為廣通縣。轄1市、5縣、1自治縣。11月19日,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馬家窟遺址
馬家窟遺址概況 馬家窟遺址 馬家窟遺址因首先發現於臨洮馬家窯而得名,距今約5000--4500年。它包括 新石器時代較早期的馬家...
馬家窟遺址概況 文化見證 -
廣河縣
。1956年臨夏專署撤銷,設立臨夏回族自治州,廣通回族自治縣改稱廣通縣。後因...,位於甘肅省中部西南,臨夏回族自治州東南部,東臨定西市臨洮縣,西接和政縣,南...
基本概況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人口民族 -
臨洮縣
、定西市西部。東臨安定區,北接蘭州市,南連渭源縣,西與臨夏回族自治州...
歷史沿革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行政區劃 -
國藝盛傳文化藝術院
王留民先生,時任鄭州邙山區文化館館長,校址鄭州西郊邙山區黨校;2...在其家鄉西華縣文化館隆重開幕。6、1989年5月10日,《鄭州黃河美校學員...,《鄭州黃河美校學員郭大慶個人畫展》在太康縣文化館開幕。10、1994年...
發展歷史 教學環境 公司發展 -
河姓
、漢時期稱隴西,到了唐朝時期稱“河州”,故址在今甘肅省的臨夏回族自治州...的平涼市涇川縣、臨夏回族自治州,吉林省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湖北省的襄樊市...。吉林省和龍市文化館團創編室主任,中級館員,政協吉林省和龍市第八屆委員會委員...
基本介紹 姓氏淵源 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郡望堂號 -
商丘縣西關清真寺
。1988年,根據商丘縣文化館對清真寺尚存兩塊特大天為青藍色琉璃瓦進行的考古鑑定...、現任臨夏回族自治州政協副主席的沙占君(回族,商丘縣人),就曾就讀於該校...
基本信息 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