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膽固醇沉著症

膽囊膽固醇沉著症

膽囊膽固醇沉著症(cholesterolosisofgallbladder)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慢性膽囊炎。由於膽囊黏膜上皮細胞的基底膜內沉積著大量的膽固醇酯顆粒,形成許多黃色小結節,外形似草莓,也稱草莓膽囊。多發於中年患者,性別無明顯差異。病人大多無症狀,或僅有右上腹憋脹不適、隱痛、消化不良等類似慢性膽囊炎的表現。

基本信息

體徵

肝外膽道系統解剖肝外膽道系統解剖
該病發病男女均等,病人大多無症狀,或僅有右上腹憋脹不適、隱痛、消化不良等類似慢性膽囊炎的表現。偶有右上腹輕微壓痛,有的可伴有膽囊結石或肝功能異常。位於膽囊頸部的息肉可堵塞膽囊管而引起急性膽囊炎,偶有息肉脫落嵌頓於壺腹部,引起胰腺炎發作。長期隨訪觀察,顯示該病一般不會發生癌變。膽囊膽固醇沉著症(cholesterolosisofgallbladder)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慢性膽囊炎。由於膽囊黏膜上皮細胞的基底膜內沉積著大量的膽固醇酯顆粒,形成許多黃色小結節,外形似草莓,也稱草莓膽囊。膽囊有結石伴有膽囊壁慢性炎症改變。多因結石長期刺激膽囊黏膜發生炎症所致,部分病例系急性膽囊炎後遺而來。膽囊結石可反覆阻塞膽囊管或反覆刺激膽囊壁而造成急性膽囊炎反覆發作,久而久之轉變為。病人一般同時有膽結石,但無結石的病人也不少見。有時可為急性膽囊炎的後遺症,但大多數病人過去並沒有患過急性膽囊炎,由於膽囊長期發炎,膽囊壁會發生纖維
膽囊膽固醇沉著症膽囊膽固醇沉著症內鏡檢查圖
厚,疤痕收縮,造成膽囊萎縮,囊腔可完全閉合,導致膽囊功能減退,甚至完全喪失功能。病人主要會有以下症狀:①結石一時性阻塞膽囊管,引起膽絞痛的發作,疼痛多位於上腹部或右上腹,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疼痛可牽涉到背部或右肩胛骨處,可伴噁心和嘔吐。②常有腹脹、上腹或右上腹不適、胃灼熱、噯氣、吞酸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狀,進食油煎或多脂的食物往往會使這些症狀加劇。因此,有的病人可以並無膽絞痛的發作,只是感到上腹不適、噯氣、吞酸等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狀,往往誤認為自己是患了“胃病”。臨床上可無症狀或有輕度上腹不適和疼痛。
因合併有膽囊結石和膽囊炎,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疼痛,不適,脹氣,或伴有噁心,嘔吐。疼痛性質有隱痛、脹痛或絞痛。體查右上腹壓痛,少數病例可捫及腫大的膽囊。有學者認為無臨床症狀,小於10mm的局限型的膽囊膽固醇沉著症可以不考慮手術。對於有隆起病變大於12mm,廣基/蒂粗大,年齡大於60歲,病變增長加快,合併有膽囊結石的病例均考慮手術治療。因為上述因素是與腫瘤相關的高危人群。膽囊膽固醇沉著症的手術指征還包括:膽囊無功能或癌前病變;蒂長和位於膽囊頸部的息肉(影響膽囊排空);有明顯的臨床症狀。

病因

膽囊膽固醇沉著症膽囊膽固醇沉著症膽固醇序列圖
膽囊膽固醇沉著症形成原因尚不甚明確,可能是由於膽汁中高濃度膽固醇的刺激及膽固醇晶體被膽囊黏膜上的巨噬細胞吞噬,逐漸形成黃色的息肉樣病變,堆積或突出於黏膜表面。現代醫學認為本病多發生於膽石症的基礎上,且常為急性膽囊炎的後遺症。其病因主要是細菌感染和膽固醇代謝失常。或是由於膽囊黏膜細胞的乙醯輔酶A膽固醇酯醯基轉移酶(ACAT)的活性增強,膽固醇酯的合成增加。
膽囊膽固醇沉著症是以膽固醇代謝障礙為主的膽囊增生性疾病。據資料報導,膽囊膽固醇沉著症的手術發現率為23%,男/女=1/3,>40歲,大多數無臨床症狀。近期489例膽囊切除術,術後報告膽固醇沉著症92例,占18.8%;男/女=24/68=1/2.83;40歲以下32例,40歲以上60例。病例提示:膽囊膽固醇沉著症發病年齡呈低齡化趨勢。
膽囊膽固醇沉著症的病變分為彌散型和局限型。彌散型主要表現在膽囊黏膜上有多發的均勻分布的黃色細小顆粒狀突起,狀如草莓樣,光鏡下見病灶內有大量泡沫細胞,用蘇丹紅染色呈猩紅色,證實為脂質。局限型在膽囊黏膜上出現息肉樣突起,直徑在1~15mm,質地軟,黃色,有蒂。可以是單個或多發。有關膽囊膽固醇沉著症的診斷。局限型B超檢查作為首選,表現為膽囊壁上高回聲灶,少數為等回聲團,不移動,直徑一般小於1cm,不伴聲影。術前診斷可達80%以上。彌散型的診斷主要依據口服膽囊造影,在脂餐後可以發現膽囊收縮敏感,膽囊黏膜粗糙,甚至呈現鋸齒狀。B超檢查不作為該型首選。該型病人術前僅2例有B超提示。病例因為合併有膽囊結石和膽囊炎,故均未做口服膽囊造影。以後臨床考慮有彌散型膽囊膽固醇沉著症的病例可首選口服膽囊造影。

診斷

膽囊膽固醇沉著症膽囊膽固醇沉著症CT圖
1.由於本病臨床無特殊,可根據消化不良、中上腹飽脹或右上腹鈍痛等臨床表現和體徵。
2.輔助B型超音波檢查或X線膽囊造影可診斷。
實驗室檢查:一般實驗室檢查多無異常。
其他輔助檢查:
1.口服膽囊造影可見膽囊內充盈缺損,與膽囊壁貼近,不隨體位改變,膽囊功能往往正常。
2.腹部CT檢查常規掃描間距過寬,容易漏診,故不列為常規檢查,主要用於與膽囊癌鑑別,此時要密層掃描。
3.內鏡超聲檢查膽固醇息肉的回聲特徵為極細小強光點或強光點聚集,伴或不伴無回聲區,而膽囊腺肌病和腺瘤或腺癌聲像表現為強回聲腫塊、多發微囊或彗星尾徵象。
4.B超檢查典型的聲像圖為膽囊壁上乳頭狀或球狀強回聲光團,不伴有聲影,光團不隨體位而改變,部分病變帶細蒂與膽囊壁相連,可單發,常多發,直徑多在5mm左右,一般不超過10mm。部分病例同時並存膽結石,可伴有聲影。B超診斷符合率可達90%以上。

治療

膽囊膽固醇沉著症膽囊膽固醇沉著症治療圖
1.一般治療由於該病患者大多無特殊症狀,一般不會發生癌變,少數患者息肉可自行脫落排出體外,故無需特殊治療。需注意低脂清淡飲食,避免暴飲暴食。臨床表現為上腹不適或鈍痛,常於進食油膩食物後加劇,還可有噁心、腹脹及噯氣。若膽囊管或總膽管被結石或濃稠膽汁所阻塞,或歐蒂氏括約肌痙攣時,常於飽餐後發作膽絞痛。體徵有右上腹壓痛,墨菲氏征陽性。有膽囊積水時,可捫及大的膽囊。一般不發熱或僅有低熱。利膽藥物如熊去氧膽酸等對息肉無明顯效果。但需動態觀察,定期進行B超檢查,以免誤診

2.手術治療對出現下列情況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1)合併有膽囊疾病,如膽囊結石、急性或慢性胰腺炎,有明顯臨床症狀者。
(2)大小在10mm以上的單發息肉,或在定期隨訪中有息肉迅速增大者。
(3)息肉位於膽囊頸部者。
(4)疑有早期膽囊癌者。

3.手術方法經腹腔鏡或剖腹行膽囊切除術。由於該病術後易復發,故不主張行保留膽囊手術。

預防

膽囊膽固醇沉著症膽囊膽固醇沉著症
膽囊膽固醇沉著症是一種常見的膽囊息肉病,是一種良性病變,一般不會癌變,臨床表現無特異性,診斷主要依靠B超檢查,目前無有效的藥物治療,對有明顯臨床症狀、較大的單發息肉、短期迅速增大、膽囊頸息肉以及疑有癌變者,宜行膽囊切除術。

本病的病因尚不甚明確,可能是由於膽汁中高濃度膽固醇的刺激及膽固醇晶體被膽囊黏膜上的巨噬細胞吞噬,逐漸形成黃色息肉樣病變有關。因此需注意低脂清淡飲食,預防膽固醇晶體形成。

併發症

有的可伴有膽囊結石或肝功能異常。位於膽囊頸部的息肉可堵塞膽囊管而引起急性膽囊炎,偶有息肉脫落嵌頓於壺腹部,引起胰腺炎發作。

發病機制

病理改變主要在膽囊黏膜上皮細胞的基底膜內有膽固醇沉積,組織細胞過度膨脹,形成黃色小結節,有細蒂與膽囊相連。有兩種類型:一是瀰漫型,結節布滿膽囊,典型者形似草莓,病理上稱為“草莓樣”膽囊;另一種為局限性隆起,單個或多發,形如息肉。多發生於體部和頸部,直徑多小於1cm,體積增長緩慢,質脆,容易脫落,在多種成核因素作用下,形成結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