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蚧科

膠蚧科

膠蚧科是(Lacciferidae;kerriidae)蚧總科的1科。雌蟲包埋於膠殼內前胸氣門處常具伸長的“臂”、足退化、具肛環及尾瘤形狀奇特的蚧蟲。本科昆蟲通稱膠蚧。主要分布於中美、南美、大洋洲、南部非洲和東南亞,其中約40%的種類記載於亞洲南部。經濟價值較高的紫膠蚧僅產於中國、印度、緬甸、泰國和越南。在中國已記載有3屬7種。

基本信息

簡介

蚧總科的 1科。雌蟲包埋於膠殼內 前胸氣門處常具伸長的“臂”、足退化、具肛環及尾瘤形狀奇特的蚧蟲。本科昆蟲通稱膠蚧。

分布

主要分布於中美、南美、大洋洲、南部非洲和東南亞,其中約40%的種類記載於亞洲南部。經濟價值較高的紫膠蚧僅產於中國、印度、緬甸、泰國和越南。在中國已記載有3屬7種。

特徵

本科雌成蟲體形十分特殊,通常為近似球形、梨形或扁凸形的紫色囊狀物。體壁柔軟。體外由半球形膠殼包圍。膠殼由紫、紫紅、紫褐、黃褐、橙黃、橘紅或黑褐等色。體節幾乎全部消失,僅腹部腹面中部可略見分節痕跡。
口器、觸角與後胸氣門位於膠殼的腹面、肛門所在的尾瘤以及與前胸氣門相連繫的臂和臂板形成三足鼎立狀位於殼背,背中刺位於上述三者之間。口器由喙基片、喙(1~2節)和口針組成。在膠蚧屬中,第 2節喙突成雙葉狀,稱口後葉。觸角2~5節,呈錐狀瘤突,為短式觸角;或呈圓柱狀,稱長式觸角。觸角頂端常生有數根剛毛。
胸氣門2對,後胸氣門位於口器下側,前胸氣門移向體背側,形狀比後胸氣門大,並與一錐柱狀臂和臂板相連,以利呼吸。有的種類臂較短或無臂,但臂板存在。臂板邊緣為硬化框,中部平坦而具若干刺狀五孔腺,或凹入成火山口狀,常稱為臂板坑。坑內又有若干小坑,稱為內坑。內坑為許多小管包圍一中心大管,形成臂板圖案。氣門口有一群五孔腺,此腺有時組成氣門腺路,分布於前胸氣門與臂板之間,無腹氣門。肛門有發達的肛環,肛環具孔和肛環刺10根,並被包圍於尾瘤之下。尾瘤常有各種類型,或長或寬,主要由肛上板組成,其末端具有各種類型的齒突或剛毛,稱為肛飾。肛飾有兩種類型:一種為短肛飾,即肛環刺長出肛飾之外;另一種為長肛飾,即肛環陷入,肛環刺不伸出肛飾之外。在尾瘤和2臂之間有一背中刺。背中刺分刺身與刺基2節。刺身高度硬化,刺基則為膜質。刺基和刺身內有一串葡萄狀腺體,單枝或多枝,通入刺身之頂,分別稱為單枝式和多枝式。有的種類在刺基中有一內鞘包住腺體。蟲體體面分布有管狀腺、五孔腺和多孔腺。多孔腺分布於陰門周圍,稱為圍陰腺。圍陰腺在尾瘤之後的腹面排成2縱列,每列又結成大小不同的群落。有的類群無圍陰腺(見圖)。
本科的重要代表是著名的紫膠蚧(俗稱紫膠蟲)。
膠蚧科膠蚧科

膠蚧科可分為 2亞科,8或9個屬,約80餘種,其中紫膠亞科包括 5或6個屬:①紫膠蚧屬 (Kerria),②翠膠蚧屬(Metatachardia),③赤膠蚧屬(Tachardiella),④澳膠蚧屬(Austrotachardiella),⑤澳赤膠蚧屬(Au-strotachardia),或再加上偽紫膠蚧屬 (Laccifer)。角膠蚧亞科包括3個屬:⑥非洲角膠蚧屬 (Afrotachar-dia),⑦角膠蚧屬(Tachardina),⑧奇角膠蚧屬(Para-tachardina)。 膠蚧科雌成蟲能分泌大量樹膠質覆蓋物。如紫膠蚧所分泌的紫膠是國防工業和其他一些工業的重要原料。但有些種類的膠質很堅硬,目前還難以利用;有些種類則是經濟樹種和觀賞植物的害蟲。

配圖

膠蚧科膠蚧科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