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4—12米;小枝暗紫褐色,具稀疏皮孔,無毛。葉片近革質,狹橢圓形、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稀倒卵狀長圓形,長6—12厘米,寬2—4厘米,先端長尾尖,基部楔形,葉邊全緣,有時在幼苗或萌櫱枝上的葉具銳鋸齒,兩面無毛,下面散生黑色小腺點,基部近葉緣常有2枚較大扁平基腺,側脈6—10對,在上面稍突起,下面明顯突出;葉柄長4—8毫米,無腺體,無毛;托葉小,無毛,早落。
花序特徵
總狀花序單生於葉腋,具花數朵至10餘朵,長約4—6厘米,無毛,生於小枝下部葉腋的花序,其腋外葉早落,生於小枝上部的花序,其腋外葉宿存;花梗長3—6毫米;苞片長達4毫米,無毛,早落;花直徑4—6毫米;花萼外面無毛;萼筒杯形;萼片卵狀三角形,長1—2毫米,先端鈍,有緣毛或具小齒;花瓣近圓形,白色,直徑2—3毫米,無毛;雄蕊約20—35,長5—6毫米;子房無毛,花柱長約5毫米。果實近球形或橫向橢圓形,直徑8—10毫米,或橫徑稍大於縱徑,紫黑色,無毛;核壁薄而平滑。花期4—5月,果期7一10月。
分布與習性
產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生於海拔300-2000米地區的疏密雜木林內或混交林中,也見於山谷、溪旁或路邊。印度、緬甸北部、孟加拉、泰國北部和越南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廣東。
本屬概述
常綠喬木或灌木,極稀落葉。葉互生,葉邊全緣或具鋸齒,下面近基部或在葉緣或在葉柄上常有2枚稀數枚腺體;托葉小,早落;花常兩性,有時雌蕊退化而形成雄花,排成總狀花序;總狀花序無葉,常單生稀簇生,生於葉腋或去年生小枝葉痕的腋間;苞片小,早落,位於花序下部的苞片先端3裂或有3齒,苞腋內常無花;萼5裂,裂片內折;花瓣白色,通常比萼片長2倍以上;雄蕊10—50,排成兩輪,內輪稍短;心皮1,花柱頂生,柱頭盤狀;胚珠2,並生。果實為核果,乾燥;核骨質,核壁較薄或稍厚而堅硬,外面平滑或具皺紋,常不開裂,內含1枚下垂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