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美國生物學家馬丁·沙爾菲和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三人獲得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幫助他們獲獎的是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GFP)。這種蛋白為生物與醫學實驗帶來革命,它發出的螢光像一盞明燈,幫助研究人員照亮生命體在分子層面和細胞層面的諸多反應。
科學家們用綠色螢光蛋白開發出各種螢光染料,廣泛套用於生物和醫學實驗。使用這些螢光材料作出的最具代表性實驗莫過於2007年的“腦虹”(Brainbrow)。
“腦虹”是一種彩色腦細胞成像技術,看上去極似印象派繪畫。這項研究是以哈佛大學的博士後讓·李維為首的研究團隊完成的。研究的靈感就來自這個綠色螢光蛋白。研究人員將這種基因移植到實驗老鼠體內,並且只讓它們的神經元發光。最早那批實驗鼠的神經元只發出綠光。後來研究人員設法給其他老鼠注入別的基因,使它們的神經元發出紅光、黃光和綠光。研究者們能一次性就為幾百個神經元細胞染上90多種色相鮮明的顏色,通過這種辦法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腦細胞成像的顯示問題。
這種方法稱為“腦虹”。利用“腦虹”,研究者將能夠追蹤神經元在神經系統中的活動,從而獲得對神經系統的組織和功能的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