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與脊髓腫瘤影像學

腦與脊髓腫瘤影像學

《腦與脊髓腫瘤影像學》是2004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耿道穎等主編。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腦與脊髓腫瘤影像學

全書分上、下二篇,共二十二章。上篇腦篇,說細介紹了腦解剖與腦溝回三維定位體系,此點是編者二年博士後研究的碩果,在此供奉給各位讀者。同時在腦腫瘤概論中,導師陳星榮和學天真教授親自上陣,撰寫腫瘤的分類和分級一節,為本書的亮點之一,同時在腦腫瘤影像學技術進展一節中介紹了新技術、新理論以及影像學診斷要點,為本書的又一特點。第三章到第十四章均按照2000年WHO分類原則,分別展示各類腦腫瘤的病理、病因、臨床、影像學特徵和鑑別診斷。值得一提的是編者為便於讀者記憶,在第十五章根據部位和發病率,對不同部位腫瘤與腫瘤樣病變進行了鑑別診斷。為解決術後復發與放射性壞死等,許多學者進行了不懈努力,本書在第十六章參考國內外文獻結合自己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介紹了放射性腦病影像學以及鑑別診斷。下篇脊髓篇,除詳細介紹了正常脊柱與脊髓放射解剖學外,還介紹了脊柱與脊髓病變放射解剖學,為全面了解脊髓和脊柱病變打下基礎,本書對本篇的重點脊髓腫瘤進行了細緻描述,而且對脊椎腫瘤和腫瘤樣病變也加重了墨寶。編者安排脊柱和脊髓治療後改變作為本書壓軸章節,目的是提醒讀者切莫忘記術後隨訪。

作者簡介

耿道穎,女,教授,博士生導師。生於1962年10月。1984年7月畢業於江蘇省徐州醫學院,獲醫學學士學位;1984年8月至1992年8月在江蘇省徐州醫學院附院放射科從事影像診斷工作;1996年7月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獲醫學博士學位;1998年5月上海醫科大學基礎醫學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獲基礎醫學博士後稱號。期間曾在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niversity和Saint Joseph Medical Center 做訪問學者。現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冊醫院放射科副主任兼黨支部書記;華冊醫院婦委會副主任;中華放射學會神經學組委員;上海放射學會委員兼神經學組副組長和青年組組長;上海市第七屆科協委員;上海市女科學家聯誼會理事;復旦大學女醫師女教授聯誼會會長。擔任《中華臨床雜誌》、《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偈雜誌》、《中國神經腫瘤雜誌》和《中華醫藥雜誌》編委;《中華放射學雜誌》審稿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上海市醫學會醫療事故鑑定專家。曾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上海市“三槍懷”創造發明獎、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和復旦大學臨床醫療成果關等。曾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和上海醫科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等光榮和號。

目錄

上篇 顱腦腫瘤影像學

第1章 腦解剖與腦溝回定位體系

第2章 腦腫瘤及其影像學概論

第3章 膠質類腫瘤

第4章 神經元和混合性神經元-神經膠質腫瘤

第5章腦膜上皮細胞腫瘤

第6章 松果體實質腫瘤

第7章 生殖細胞腫瘤

第8章 胚胎性腫瘤

第9章 神經鞘膜瘤和神經纖維瘤

第10章 原發性淋巴瘤和造血系統腫瘤

第11章 垂體腫瘤

第12章 囊腫和腫瘤樣病變

第13章 局部腫瘤顱腦累及

第14章 轉稱性顱腦腫瘤

第15章 不同部位腫瘤的鑑別診斷

第16章 放射性腦病

下篇 脊髓腫瘤影像學

第17章 脊髓放射解剖學

第18章 脊柱和脊髓腫瘤概論

第19章 脊髓腫瘤

第20章 脊髓囊腫和腫瘤樣病變

第21章 脊椎腫瘤和腫瘤樣病變

第22章 疹髓腫瘤術後和放療後改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