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超早期

超早期腦癱是指出生3個月之內即確診的小兒腦癱。根據臨床統計發現,超過90%的的腦癱患兒在出生後1-3個月就可以表現出某些症狀,那么,究竟超早期腦癱的表現有哪些呢?

腦癱超早期表現

超早期腦癱的表現:比如抱在懷中感覺僵硬(65.1%);手握拳不易分開,拇指內收(61.3%);不明原因的哭鬧,易驚(55.7%)。還有餵養困難、肢體強直不易穿衣、換尿布時大腿不易外展、抱在懷中感覺較軟等。
專家指出,超早期腦癱患兒腦組織解剖結構和神經生理功能發育不成熟,大腦皮層神經元的遷移、分層、定位分化不全,膠質細胞的增殖、神經突觸聯繫以及髓鞘的形成等均不夠完善。這就決定了在這一階段,其腦組織有著非常強的再構成代償能力,腦功能的可重塑度很高,給小兒腦癱的治療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如果在該期間採用BX修復細胞進行治療,那么腦癱患者將會有很大的康復機會。
1、不注意看人,不凝視,追視差,不笑;
2、非對稱性姿勢;
3、頭不穩定:頸不能豎直,頭左右搖動;俯臥位不能抬頭。抬頭動作標誌抗重力肌的發育情況,正常時2-3個月可抬頭45-90度;
4、肌張力增高:拇指內收,手緊握拳或上肢內收、內旋。背屈呈對稱性,有時頭偏向一側,上肢內收、內旋,手握拳,全身發硬,軀幹硬性伸展;
5、肌張力低下:全身發軟,蛙位、倒U字形姿勢等。

腦癱類型

1、痙攣型:占腦癱的60%以上。上肢的主要表現為屈肘、屈腕、拇指內收以及其他手指屈曲伸不直。下肢的主要表現為雙腿交叉(剪刀步),屈髖(翹屁股)、屈膝、腳跟不能著地、足內翻、足趾屈曲或上翹等。
2、手足徐動型:占腦癱的20%左右。表現為全身肢體的活動難以用意志控制,不自主運動,包括面部表情。發聲、構音器官也多受累,常常伴有語言障礙。
3、強直型:表現為四肢僵硬狀態,無論屈伸都有抵抗,活動艱難。
4、共濟失調型:不能完成正確的動作,如走路不穩,動作不協調、不準確、發音失常。
5、震顫型:表現為身體某部分不隨意、有節律的搖動。
6、肌張力低下型:表現為全身無力,肌肉鬆軟,無隨意運動。
7、混合型:指上述幾種類型的腦癱同時存在。

超早期腦癱治療

超早期腦癱患兒採用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效果顯著,並可重塑腦癱患兒損傷的腦神經細胞。那么,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有哪些特點呢?
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具有靶向化、高效化、微觀化、自動化的特點。
靶向化:機體受損病變的組織會持續釋放出某些特定的細胞因子,稱為趨化因子。距離受損組織較遠的區域,趨化因子的濃度較低,與鄰近受損組織的高濃度形成了濃度梯度。在濃度梯度的引導下,輸入患者體內的BX修復細胞能夠逐漸的向病變區域靠攏、匯集,使病變組織周圍形成相對高濃度的BX修復細胞群體,對病變局部發揮充分的組織修復作用。
高效化:實驗證明,相比較人體普通的修復過程,輸入BX修復細胞後的組織修復速度要快上數十倍甚至上百倍,使人體受損的組織在短時間內即得到快速的恢復。
微觀化: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的治療過程發生在分子水平,以細胞為單位對病變區域產生治療作用。整個治療過程只需依靠輸液和注射來完成,無創、無痛,更無需承擔開刀動手術的負擔和風險。
自動化:輸入BX修復細胞之後,所有治療過程都會在人體自身的調節之下按部就班的完成,如果患者有需要,只需按照醫生要求按時到院接受治療即可,無需住院,為忙於工作,沒有大段空閒,無法住院治療的患者們提供了便利。

腦癱預防

1、腦癱早期預防工作:孕婦要在寶寶出生前做好孕期保健工作,保證營養、防止外傷、減少有毒物質接觸、防止不合理用藥,定期進行產前檢查,這是預防小兒腦癱的關鍵。
2腦癱中期預防工作:在寶寶出生時要做好分娩時的胎心監護等,注意產程變化,防止窒息,如有血型不和,出生後要仔細觀察,防止嚴重新生兒黃疸。
3、腦癱後期預防工作:新生兒護理工作要防止感染、外傷,以防引起小兒腦癱。

腦癱飲食

1、家長在照顧小兒腦癱患者時,最好以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麵食、饅頭、粥、粉為主食,過多雜食會影響食慾,造成營養障礙。
2、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肥肉,蔬菜和水果含有維生素和纖維,能保持大便通暢,如小孩不吃蔬菜,可以把菜剁爛,做成菜肉包子、菜肉餃子、菜泥、菜湯,教育孩子養成吃蔬菜的習慣。
3、不要吃油炸、辣、油膩、辛熱、等有刺激性食物和難消化的食物,因小兒體質多熱,再食油炸等辛熱食品易引起熱病。
4、儘量不要讓孩子偏食,變著花樣給孩子烹調,防止孩子因偏食會造成營養不良。

確診小兒腦癱需要通過哪些檢查步驟?

確診小兒腦癱步驟一:觀察患兒的早期臨床表現,常見的有以下幾點:
(1)頭不穩定,四肢活動少,軀於、四肢發軟。
(2)煩躁,易驚,易激惹。
(3)對周圍環境反應差。
(4)有凝視、斜視。
(5)餵養困難,吸吮及吞咽動作不協調。
(6)張口伸舌,身體發硬、打挺,動作不協調、不對稱。
(7)運動發育延遲,與正常兒相比落後至少3個月。
確診小兒腦癱步驟二:結合相關物理檢查如腦電圖、腦地形圖、神經誘發電位、腦超聲及頭顱CT、MRI。
確診小兒腦癱步驟三:體格檢查
(1)肌張力檢查:患兒肌張力可表現為過高、降低或呈動搖性。
(2)VOjta姿勢反射異常。
(3)原始反射檢查:手抓握反射、緊張性迷路反射出生4個月後仍存在,而吸吮反射、緊張性頸反射於出生後6個月仍不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