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機病理
腦外傷後的病人都有血瘀的情況,產生症狀的主要病機是瘀戀腦絡,未得清澈,傷後瘀阻,氣血難以上注以致腦失所養,髓海空虛。“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血瘀則氣滯,氣滯血瘀謂之不通,“不通則痛”,故病人皆有頭痛,且頭痛常系腦外傷綜合徵的主症。
外傷後的血瘀往往兼有血虛,尤其是外傷後病症拖延較久的病人,病久則虛,心失所養,難主神明或氣血虧虛,故病人頭暈、精神不振、乏力、耳鳴、多汗、失眠心悸、情緒不穩、記憶力減退。
疾病治療
【辨證】辨證為血瘀血虛,且有寒熱虛實夾雜。
【治法】涼血活血,輔以養血、安神益智,佐以滲濕利水之藥。
【方藥】當歸12g,川芎9g,牡丹皮15g,地龍12g,丹參25g,茯苓9g,竹茹9g,炒酸棗仁10g,生地黃10g。
【用法】每次6g,每日3次,20天為1個療程。
臨床醫案
患者,男,42歲。主症:頭痛、頭暈、噁心、記憶力減退5個月。現病史:2003年6月21日騎機車時被汽車撞倒,當即昏迷約6h,顱腦CT示顱骨骨折,凹陷骨折復位,短期治療後遺留頭痛。病人常有頭部脹痛、割裂痛或跳痛,頭部喜冷惡熱,發作時間不定,可因失眠、疲勞、情緒欠佳、工作不順利或外界的喧囂而加劇。頭暈、噁心,感到頭昏、思維不夠清晰。病人還常有情緒不穩定、容易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對近期事遺忘,甚至喜怒無常,易激動。間或出現耳鳴、心悸、血壓波動、多汗伴性功能下降。舌淡,苔白,脈沉弱無力,雙尺脈尤甚,表情痛苦,但神志清醒。CT檢查無明顯異常。診斷:腦海震損,證屬血瘀血虛,寒熱虛實夾雜(西醫診斷為腦外傷后綜合征)。治法:涼血活血,輔以養血、安神益智,佐以滲濕利水之藥。方用自擬方腦傷靈膠囊,每次6粒,1日3次。服上方10天頭痛頭暈大為好轉,續服。共服藥20餘天,諸症消失。隨訪2年,無頭痛、頭暈現象,精神睡眠、記憶力均好轉。
安全護理
安全與生活護理
①注意居室的安靜、光線宜較暗、減少對病人的一切干擾。
②.病人記憶和智慧型受損時,使其表述症狀困難,因此症狀具有隱蔽,不典型和多病共存的特點。需要全面仔細觀察病情變化。
③對慢性期病人不要改變原有生活習慣。例如早起、洗漱、進食、物品放置等均可順其自然。儘量鼓勵個人生活自理和做自己喜歡的事。增強病人的責任心,如負責自己居室的門窗開關、清潔床頭桌、掃地等,使其對生活保持信心。
④保持生活起居、飲食、睡眠的規律性。逐漸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⑤對有精神症狀的病人應注意避免激發精神症狀的各種因素。
⑥按病情需要給予充足營養和水份,必要時鼻飼或靜脈高營養。
心理護理
①要注意運用支持性心理護理的基本技術,尊重、關懷病人,並加強溝通。幫助病人了解疾病性質,解除顧慮,詳細了解病人以及家屬和朋友等情況,以便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與解決實際問題。促使早日恢復健康。
②對腦外傷所致人格改變病人需加強心理教育,幫助其認識存在的人格問題。逐步學會控制和克服不良行為。並注意做好家屬,和其他周圍人的工作,幫助他們正確對待病人的病態行為,妥善化解病人困難而緊張的人際關係。
臨床表現
頭痛是最為常見的症狀,可以是銳痛、鈍痛、搏動性疼痛,可出現在整個頭部、額部或枕部。枕部的疼痛通常伴有頸後肌肉的疼痛和緊張感。頭痛發作的時間不確定,可因情緒不佳、疲勞、失眠而加重,並因此而焦躁不安。外傷後頭痛的一個明確原因是腦脊液的喪失,造成顱內低壓而引起頭痛。但是,大多數持續性,甚至相當嚴重的腦脊液外漏者沒有顯著的頭痛,因此,腦脊液的過量產生,完全能夠補充丟失的數量。
頭暈的表現各式各樣,往往訴說為頭暈目眩、耳鳴、噁心,因體位變化而加重。神經過敏和易激惹也是很常見的,一般由緊張的環境因素所引起。另外,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易疲勞、智慧型減退、失眠等可能是心理因素作用的結果。
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表現為心悸、血壓波動、多汗、月經失調、性功能障礙等。
有文獻報導,腦外傷後的症狀有時與受傷部位相關。額部受傷後症狀較少;顳部傷後約有一半以上出現眩暈、記憶障礙;而注意力集中困難、神經過敏、易疲勞多見於頂部外傷者。
診斷方法
腦外傷綜合症的診斷需排除顱內器質性病變後方能確定。應行必要的檢查如腰穿、腦電圖、CT、 MRI等,一些病例可在MRI上發現腦實質內散在的小軟化灶。而多數病人神經系統檢查正常,神經放射學檢查亦正常。雖然,很多腦外傷后綜合征其致病原因是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但是,並不能說所有的外傷后綜合症都是個人心理問題。應該詳細了解受傷情況、各項檢查和化驗結果、治療過程和療效。對病人的陳述表示關注和理解,每一個症狀雖然都很輕微,但綜合到一起,足以嚴重到使一個人不能正常工作,要幫助病人解除對腦損傷的顧慮,結合藥物治療,建立治癒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