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素體陽虛,或年老腎虧,或久病傷腎,以及房勞過度。
病機
腎陽不足,臟腑經絡失於溫養,氣血運行無力,不能上榮於面,故面色晄白;腎陽虛衰,不能溫煦肌膚,故畏寒怕冷;腎陽虛弱,無力振奮神氣,故精神不振;腎主骨,腰為腎之府,腎陽虛衰,不能溫養腰府及骨骼,故腰膝酸軟。舌淡胖苔白,脈沉細,均為腎陽虛衰,氣血運行無力的表現。腎陽虛損,氣化失常,水濕內停,下注沖任,損及任帶,而致帶下病
辨證要點
腰膝酸軟、畏寒怕冷、精神不振、舌淡胖苔白、脈沉細。
治法
溫補腎陽。
常用中藥
地黃、 山藥、山茱萸(酒炙)、 茯苓、 牡丹皮、 澤瀉。
常見病證
1.腎陽虧虛證 帶下病
臨床表現:帶下量多,綿綿不斷,質清晰如水,頭暈耳鳴,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清長,夜間尤甚,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潤,苔薄白,脈沉遲。
治法:溫腎助陽,澀精止帶。
常用方劑:內補丸
針灸療法:帶脈、中極、白環俞、陰陵泉、關元、腎俞、照海。
2.腎陽虧虛證 虛勞
臨床表現:腰背酸痛,遺精,陽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蒼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腹瀉,舌質淡胖,有齒痕,苔白,脈沉遲。
治法:溫補腎陽。
常用方劑:右歸丸。
針灸補法:腎俞、命門、足三里、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