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證

虛證

虛證,中醫名詞。指人體正氣不足,臟腑功能衰退所表現的證候。虛證的治療要抓根本,潞黨參口服液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肺,滋補強壯,增強人體免疫能力。氣血津液都會在疾病的某個階段出現虧虛不足的狀況,氣虛,涵蓋了心氣不足,肺氣不足,脾氣虧虛,腎氣不足,氣虛導致的肝氣瘀滯,或者營衛氣虛,宗氣不足等,都是氣虛範圍內的;津液的虧虛,也是虛證中的一個方面,陰津不足,不能濡養臟腑,在上,則雙目乾澀,口舌乾渴,苔紅少津,在中,則有舌紅苔或淡或黃;心統血,肝藏血,血液不足則心肝血虛,心無血,則血不養心,出現失眠多夢,心神不寧,肝血虧虛,則四肢拘攣,兩目乾澀,在女子則月經量少等血虛症狀;陰虛,則是基於津血虧虛之上,當津血虧虛到一定程度,則產生陰虛,出現陰虛火旺,則有舌紅苔黃,肝陽上亢,腰膝酸軟無力,潮熱盜汗等。

簡介

與實證相對而言。如面色不華.精神疲憊.氣短音低.自汗盜汗.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飲食減少,舌質淡胖或瘦癟.脈虛細無力等。

中醫

中醫學認為,人體發生疾病,是由於“正邪相爭”的反映特彆強調“氣虛”是人體發病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一個方面,故有“正氣存內,邪不可乾”之說,即人的抗病的能力充實於體內,則外來的一切致病因素均不可能幹擾,人體而發生疾病。反過來一切外來的致病因素侵犯人體,必先由於人體抗病能力的低下和不定,故《內經》又講:“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含義

虛的含義非常豐富,涉及到人體各個方面。氣血津液都會在疾病的某個階段出現虧虛不足的狀況,氣虛,涵蓋了心氣不足,肺氣不足,脾氣虧虛,腎氣不足,氣虛導致的肝氣瘀滯,或者營衛氣虛,宗氣不足等,都是氣虛範圍內的;津液的虧虛,也是虛證中的一個方面,陰津不足,不能濡養臟腑,在上,則雙目乾澀,口舌乾渴,苔紅少津,在中,則有舌紅苔或淡或黃;心統血,肝藏血,血液不足則心肝血虛,心無血,則血不養心,出現失眠多夢,心神不寧,肝血虧虛,則四肢拘攣,兩目乾澀,在女子則月經量少等血虛症狀;陰虛,則是基於津血虧虛之上,當津血虧虛到一定程度,則產生陰虛,出現陰虛火旺,則有舌紅苔黃,肝陽上亢,腰膝酸軟無力,潮熱盜汗等。

然而氣血津液是相互依託的,任何一個方面的不足,都會影響到其他方面。所以有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不足,血無力運行,無力生化,血不足,氣無所依託,得不到滋養,氣與津液也是如此。所以“虛”,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慮,整體分析,辯證論治,區分虛中夾實,實中夾虛。

中醫所講的“證”是疾病的證據和表現,是泛指異乎於人體正常生理狀態的總稱,可以概括表示疾病的病因、病位、性質、以及致病因素和抗病能力互相鬥爭的情況。故虛證,是指人體正氣虛弱不足的證候的總稱。虛證的治療要抓根本,潞黨參口服液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肺,滋補強壯,增強人體免疫能力。用於脾肺虛弱引起的各種虛證,效果不錯。

虛證的分類

虛證,又可分為以下4種證別:

陰虛

陰虛,病機為陰虛生內熱,症狀為午後發熱,兩頰發紅,手足心熱,虛煩發汗,少寐多夢,舌質紅絳,苔少或無,脈象細,數而無力。

陽虛

陽虛,病機為陽虛生外寒,症狀為面白唇淡,氣短懶言,畏冷喜暖,手足厥冷,便溏久瀉,舌淡、胖,苔白滑,脈象沉、遲而無力。

氣虛

氣虛則臟腑機能衰退,症狀表現為頭暈目眩,疲倦乏力,自汗,舌淡、胖,或有齒痕,脈象無力。

血虛

血虛則臟腑經脈失濡,症狀表現為面蒼唇淡,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象細而無力。

肝病虛證

肝炎病人有疲乏無力症狀的原因現代醫學認為主要有三條:1,膽鹼脂酌減少,導致神經與肌肉間的傳導紊亂,這在有黃疸的病人中為明顯。2,糖代謝紊亂,導致乳酸堆積。3,維生素E含量減少,導致肌肉耗氧量增加,肌肉營養不良。

從中醫理論如何分析疲乏無力產生的原因呢?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肝炎病人多有納少、便搪、腹脹等脾虛見證,脾虛、肌肉失養,包括氣虛不能溫煦和血虛不能儒養兩方面的原因。腎主骨,為作強之官,主伎巧。肝炎發展至慢性則往往導致腎虛,腎虛則常見腰酸背楚,兩膝軟弱無力,甚至精神疲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肝腎同源,腎虛不能養肝,故多伴見肝陰,肝血不足,因此還常伴有視力減退,四肢僵硬,爪甲不華等症。這些都屬於虛證。

但是,當患者出現胃脘脹滿、噁心納少、舌苔黃膩或白膩、尿色深黃、大便粘滯臭穢等濕熱中阻或濕困脾土見症時,也多伴有疲乏無力的症狀,在急性肝炎有黃疸症狀時,也會有疲乏無力症狀.就不能將它看成虛證。它是因濕性淹滯,困阻脾氣,阻滯氣機,屬於實證。因此在治療中要結合病程久暫,全身見證和脈舌變化、判斷屬虛還是屬實,正確施治。所謂“大實有贏狀、至虛有盛候”,有些疲乏無力見症,恰恰是實證產生的假象,因此不能一有疲乏無力的主訴就加上補氣補血健脾補腎藥,那是十分有害的,至少會延緩病人的恢復。

對待慢性肝炎的疲乏無力主訴,亦應分析虛實的多少,或清補兼施,或先清後補。因為濕熱毒邪,纏綿難祛,根據臨床所見,不宜輕易用補,有時愈補愈虛,愈覺乏力,便是閉門留寇,將濕熱留滯於內,導致肝脾遲遲不能恢復諧調的原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