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熱[證候]

腎熱[證候]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腎熱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證候名。

證名

腎熱,證候名。《素問·痿論》:“腎熱者,色黑而齒槁。”《素問·刺熱論》:“腎熱病者,先腰痛,(骨行)酸,苦渴數飲,身熱。”《證治準繩·雜病》:“腎熱者,輕按之不熱,重按之至骨,其熱蒸手,如火如炙。”有虛實之分,腎實熱、腎虛熱。

主要表現

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牙齒鬆動或疼痛。傍晚口乾、煩熱、失眠、盜汗,伴有腰膝酸痛或脛骨痛、足跟痛及遺精等。

中醫療方

方一:

蔥白15克,牡蠣、白朮、磁石、麥冬、白芍、生地汁、大棗、甘草各30克。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

(本方出自《千金方》功能滋腎陰,瀉腎熱,潤耳竅,防耳疾)

方二:

[原料]鮮石斛10克,綠茶4克。

[製法]將鮮石斛洗淨,切成節,放入砂茶壺內,加入綠茶,用沸水沖入茶壺內,再在小火旁邊燉四、五分鐘,每天沖泡一壺飲之。

[特點]茶水味濃,可代茶飲用。

[功效]石斛能滋養胃腎生陰液,清胃腎之熱;綠茶健脾清胃腎熱,清食化積。有白齒固齒的功效。適用於胃陰不足,腎陰虧損所致的煩熱、消渴、口臭、牙腿出血或潰爛等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