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名稱
脛距跟融合術
別名
脛距跟關節融合術
分類
骨科/足部手術/足部骨折與脫位的手術治療/距骨骨折與脫位的手術治療/距骨體骨折與脫位的手術治療
ICD編碼
81.1703
概述
脛距跟融合術用於距骨體骨折與脫位的治療。對無移位的距骨體骨折,可用短腿石膏固定足和踝關節於中立位6~8周。對有移位的距骨體骨折應儘早做開放復位和內固定術。如在晚期踝關節或距下關節發生創傷性關節炎,可做關節融合術。對嚴重移位的距骨體粉碎骨折,如難以復位和固定,可考慮將粉碎的距骨體切除,保留距骨頭頸部,將脛骨與距骨頸融合。如距骨頭頸部也不能保存,則做距骨全切除,並將脛骨與跟骨融合。
手術相關解剖。
適應症
脛距跟融合術適用於距骨缺血性壞死,踝關節和距下關節創傷性關節炎,因疼痛嚴重影響行走功能者。
術前準備
包括皮膚準備,手鑽、骨刀、螺絲釘等骨科器械。
麻醉和體位
採用硬脊膜外麻醉或腰麻。仰臥位,在大腿中部綁紮氣囊止血帶。
手術步驟
1.做踝部外側縱切口,自外踝尖下約2cm處開始,以腓骨為中心,向近側延伸,長7~8cm。沿皮膚切口切開深筋膜和骨膜,做骨膜下剝離顯露腓骨下段,用骨刀向內下方切斷腓骨。
2.將腓骨前方、後方和下方的韌帶切斷使其完全游離。切斷腓骨肌上的支持帶,顯露並切斷腓骨長、短肌腱。分別於脛骨、跟骨外側面切開骨膜,做骨膜下剝離顯露骨面。用骨刀切除距骨外側骨面。切除踝關節和距下關節的軟骨面。於跟骨外側鑿出一約1.5cm寬的骨槽。
3.將切下的腓骨遠端關節軟骨面去除,並修整使其適應跟骨外側的骨槽,然後將其置於脛骨外側,遠端插入跟骨外側的骨槽內,使其跨越踝關節和距下關節做游離植骨。保持足踝於0°中立位,用2枚螺絲釘將腓骨游離段固定於脛骨和跟骨上。在踝關節、距下關節和植骨段之間的間隙充填松質骨碎片。
4.用絲線縫合腓骨長、短肌腱及肌腱上的支持帶。按層次縫合切口。
術中注意要點
為了獲得融合成功,術中要將踝關節、距下關節和腓骨下端的關節軟骨完全去除,植骨塊要與脛骨、距骨、跟骨緊密接觸,並在其間隙處充填松質骨片。用螺絲釘固定植骨片,以及術後石膏固定時要保持足踝的良好位置,男性可固定0°位,女性可允許有10°跖屈,足無內翻或外翻的中立位。
術後處理
術後用長腿管形石膏固定,膝關節屈曲30°,足踝於0°中立位,2周后更換石膏,可扶雙拐不負重行走,12~16周后拆除石膏攝X線片,如關節已融合牢固,可開始練習負重行走。
併發症
主要併發症為關節融合失敗或融合於不良位置,術中和術後應注意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