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脘痞是指胃脘部飽脹,滿悶不舒的症狀。可因肝胃氣機阻滯,或脾胃氣虛而化運失健所致。常見於胃及肝、膽、胰、脾的慢性病變之中。臨床若對導致脘痞的病種尚不能確定時,可以脘痞待查作為初步診斷,並進行辨證論治。
【辨病思路】1.脘痞是以上腹部的脹悶痞滿不舒為主要表現,且反覆發作在2月以上,可伴飲食減少,噯氣多,大便不正常等症,但並無明顯脘腹疼痛,按診亦無明顯包塊。
2.根據病情進行診斷思考,如:
(1)若脘痞且有胃脘作痛者,多系胃的病變,如胃痿、胃脹、胃瘍、胃絡痛、胃緩、胃石等。
(2)脘痞伴厭食油膩,或有脅痛甚至黃疸者,屬肝膽或胰病的可能性較大,如膽脹、肝著、胰脹等。
(3)形體瘦長,疲乏無力,食後脘痞加重者,常見於胃緩、胃反等。
(4)自覺脘痞而噯氣頻頻,與情志因素關係密切者,可由胃郁(胃神經症)等病導致。
(5)年齡偏高,或素有胃脘疼痛,呈惡病體質者,應疑及胃癌等的可能。
3.有選擇地進行上消化道X線鋇餐、膽囊造影、B超、胃鏡、肝功能等檢查,對於明確診斷常屬必要。
【辨證論治】1.肝胃不和證:脘痞脅脹,甚則攻撐疼痛,噯氣吞酸,精神抑鬱,情志不舒,食少無味,大便不調,舌邊紅,苔膩稍厚,脈弦緩。疏肝理氣、寬中消痞。
2.脾虛氣滯證:脘腹痞脹,甚或疼痛,飲食減少,食後作脹,噯氣不適,身困不適,大便不爽,矢氣多,脈弦細。補脾益氣、行氣消痞。
3.肝胃陰虛證:脘痞脅脹,甚或灼熱疼痛,呃逆噯氣,口燥咽乾,手足心熱,面色潮紅,舌質紅,苔少,脈細數。滋陰柔肝、行氣消痞。
4.脾虛氣陷證:脘痞腹脹,身體困重,食少納呆,少氣懶言,氣怯乏力,胃脘下垂,或肛門墜脹,舌質淡,苔薄,脈弱。補脾益氣。
5.痰濕內阻證:脘痞滿悶,咳吐痰多色白,肢體困重,頭暈昏蒙,不欲飲食,身體肥胖,畏冷,喜熱飲,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苔滑膩,脈濡滑。祛痰燥濕、寬中消痞。
相關詞條
-
痞滿
痞滿是由表邪內陷,飲食不節,痰濕阻滯,情志失調,脾胃虛弱等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升降失司,胃氣壅塞而成的以胸脘痞塞滿悶不舒,按之柔軟,壓之不痛視之無脹大之形...
病因病機 疾病診斷 疾病鑑別 辨證論治 治療原則 -
三脘痞氣丸
三脘痞氣丸是傳統的中藥方劑,來源於《御藥院方》卷三。主要用於三焦痞滯,氣不升降,水飲停積,不得流行,脅下虛滿,或時刺痛。
正文 來源 組成 用法 主治 -
脘腹脹滿
脘腹脹滿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症狀,可以是一種主觀上的感覺,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脹滿;也可以是一種客觀上的檢查所見,發現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攏引起腹脹...
定義 主要症狀 相關檢查 病因病機 辯症施治 -
阿魏化痞膏
阿魏化痞膏,化痞消積。用於氣滯血凝,症瘕痞塊,脘腹疼痛,胸脅脹滿。
癌性疼痛治療藥物 藥效特徵 處方 性狀 炮製 -
痞脹
痞脹,證名。 胸脘痞滿而兼見脘腹發脹者。 參見痞、痞滿條。
病理名詞 治療方法 -
痞結
痞結 ,病證名。見 《嬰童百問》 。症見小兒脘部痞滿結痛,按之啼哭,乳食減少 痞結痞結,身熱,大便不通等。
痞結的含義 相關條目 -
痞氣
痞氣是指脘腹部有狀如復杯痞塊的疾病。 ①指脾積。出《難經·五十四難》:“指脘腹部有狀如復杯的痞塊。《濟生方》卷四:“痞氣之狀,留於胃脘,大如復杯,痞塞不...
語義 -
開痞
開痞 治療學名詞。理氣法之一。用辛香行氣藥,以開散痞結的治法。
概述: -
痛證名醫名家精要方:脘腹痛
12.趙清理 13.趙清理 附方8.趙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