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病體質代表因疾病引起的體重減輕以及肌肉量減少,呈現衰落的狀態,通常為癌症或愛滋病等嚴重疾病引起的併發症。
簡介
許多癌症病者(特別是患胃癌、腸癌和肺癌的病人)有顯著的體重下降現象,這個現象叫惡病體質(Cachexia),其中的主要成因,是食欲不振(anorexia)和營養不良。食欲不振本身並不是一個病。”飽”和”不想吃”的訊息,一般不是來自胃,而是來自腦。吃進了的食物,會衍生血糖,血糖刺激脂肪細胞分泌滿足素(Leptin),後者抑制食慾。在癌症患者而言,即使沒有吃過食物,他們的免疫系統也會分泌幾種白介素,例如,白介素一(IL-1)、瘤腫壞死因子(TNF)、干擾素(IFN)等,作用能刺激腦的下丘(hypothalamus),因而削減一個能增加食慾的小蛋白質,叫神經肽Y(Neuropeptide Y),於是食欲不振,最終消瘦。
醫治
克服癌症病人”惡病體質”最好的方法,除了治本(將他們的癌症醫好),可以想辦法直接對付那些令病人”沒胃口”的原因,例如噁心、嘔吐、口腔炎、腸胃堵塞。不過,即使能克服這些問題,病人也不一定會有食慾,因此也就吸收不到足夠營養。在這方面,營養師與醫生各有不同的處理方法。營養師的專長是計算食物的熱量(卡路里),之後設計食譜,或提供進食選擇的意見,令病者可以改善體質。另一方面,現在市面上有多種所謂加營養素,幫助癌症病人攝取營養。不過,對癌症病人來說,增加卡路里並不是上策,一方面,這樣做不一定能增加肌肉以對抗惡體質(Ann. Intern. Med., Vol.133, pp.622-634);相反來說,病人亟需的,是卡路里節約(calorie Restriction),因為癌細胞若是能源(部分間接源自卡路里)不足,會被迫動用自身的資源。這就像一艘船在公海燃油耗盡,若要繼續航行,只好把甲板上的木頭拆下來做燃料,不斷地燒,最終可能把自己燒掉;在細胞而言,這種”食自己”以致滅亡的舉動,叫自噬(Autophagy)。
有一些西藥能有限度地增進食慾,其中之一是類固醇,比方,Prednisolone(Surg. Oncol., Vol.8, pp.133-141)。類固醇之所以能提高食慾,是透過抑制免疫系統的IL-1和TNF,令上述的小蛋白質神經肽Y數量上升(Endocr. Rev., Vol.20, pp.68-100)。中醫增加食慾方法之一,是使用十全大補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芪和肉桂)(Biol.Pharm.Bull., Vol.23, pp.677-688)。在中醫的角度,惡體質屬於氣血兩虛,十全大補湯具益氣補血、養心寧神之效。不過,對於癌症患者,由於當歸中的阿魏酸(Ferulic Acid)能帶動小血管增生,十全大補湯可能不太適宜癌病患者。有一個補健食品,一方面能防止惡病體質衍生的肌肉萎縮,亦同時可以叫癌細胞自滅(Life Sci., Vol.78, pp.2898-2910),此乃我經常提及的葡萄子素,又名白藜蘆醇(Resvera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