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外傷

脊椎是由脊椎骨連線構成,因此脊椎外傷不是一個特定部位的損傷,包括頸椎、胸椎、腰椎和骶尾椎,而且損傷的類型和程度也不盡相同,應參照各個部位損傷詞條來了解脊椎外傷的細節。

病因

外傷的種類繁多,跌倒,高處墜落,重物砸傷,可以是勞動或交通事故。各個部位損傷均有許多種分類,但基本的暴力形式為拉力,壓力,剪下力(包括旋轉),主要的損傷類型不外是屈伸鉸鏈型損傷(包括前屈,後伸,側屈及其他方向屈曲),剪下(包括扭轉)型損傷,牽拉型損傷。損傷可以是椎骨連線結構,即軟組織損傷,也可以是骨折脫位。後者可造成神經或脊髓損傷,不過,脊柱的超限活動也可造成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損傷還可能有原來存在的病理基礎,如老年患者的骨質疏鬆骨折,腫瘤結核引起的病理骨折。

臨床表現

取決於損傷的部位、程度、損傷的病理類型。基本的症狀體徵是損傷後出現疼痛,活動障礙,如脊柱後部有張力型損傷,局部可有後突畸形,腫脹和瘀斑。神經損傷可表現為輕重不等的四肢癱,截癱,單癱。

檢查

X線,CT和MRI檢查可顯示損傷的病理形態。

診斷

依據臨床表現和相關檢查做出診斷和評價。

治療

治療措施依據損傷的部位,程度和病理類型而定。在損傷現場的救護和傷員的轉運中,需重視損傷部位的制動固定,如頸部支具,使用硬質擔架,平衡翻身。避免在搬運患者時扭曲脊柱。需注重損傷穩定的判斷。對於不穩定損傷,如骨折脫位,多需復位,制動和固定。非手術治療可通過牽引,體位復位和採取固定,常用外固定工具有脊柱外固定支具,石膏背心,頭頸胸石膏等。手術治療應針對損傷的類型,骨折脫位的病理採取切開復位內固定和植骨融合術。合併脊髓神經損傷者,常需同時行減壓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