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腫瘤

脊柱腫瘤

脊柱腫瘤(spinal tumor)指發生於脊柱的原發性及繼發性腫瘤。原發性脊柱腫瘤的總體發生率約為0.4%。絕大多數青少年脊柱腫瘤為良性,而中青年患者惡性腫瘤可能性大。良性腫瘤多累及後方結構,惡性腫瘤則多累及椎體。原發性良性脊柱腫瘤一般進展慢,病程長;惡性脊柱腫瘤則進展較快,病程短,臨床症狀出現較快,約占每年新增惡性骨腫瘤的10%。

病因

脊柱腫瘤的病因:脊柱腫瘤與骨腫瘤一樣其發病原因迄今不明,致病因素較為複雜,目前有以下5種學說:

(1)柱腫瘤的病毒學說動物實驗證實在病毒可誘發骨肉瘤。

(2)脊柱腫瘤的慢性刺激學說某些物理因素比如射線、放射性同位素以及某些化學因素比如甲基膽蔥等可誘發骨肉瘤。

(3)脊柱腫瘤的胚胎組織異位殘存學說胚胎殘存脊索組織及軟骨組織,可導致脊索瘤及軟骨肉瘤。

(4)脊柱腫瘤的惡變學說。

(5)脊柱腫瘤的基因遺傳學說正常細胞基因發生改變產生腫瘤,瘤細胞繼續增殖,且將其生物特性遺傳。臨床所見遺傳性多發性外生骨疣就具有遺傳性等。

臨床表現

脊柱腫瘤主要表現為背部疼痛、局部腫塊、脊柱畸形以及神經功能障礙等。

1.疼痛

是脊柱腫瘤患者最常見、最主要的症狀。80%~95%的原發性脊柱腫瘤在確診時疼痛是首發症狀,有時是唯一症狀。主要包括腫瘤所致疼痛及機械性疼痛。一般夜間疼痛較明顯,白天因活動可減輕。

2.局部腫塊

因脊柱骨腫瘤多發生在椎體,而椎體的位置較深,難以在體表發現,故以腫塊為首發表現的患者並不常見,主要見於頸椎或脊柱後部附屬檔案結構的腫瘤。脊柱惡性腫瘤的腫塊增長較快,對周圍組織常形成壓迫等,故常有局部疼痛、不適等表現。轉移性脊柱腫瘤由於有原發病灶的存在,以及轉移腫瘤一般惡性程度較高,生長比較迅速,易於誘發脊柱疼痛和神經症狀等,常在形成較大腫塊前即已被發現。

3.脊柱畸形

脊柱腫瘤導致的脊柱畸形並不少見,其主要機制包括:腫瘤對椎體和(或)附屬檔案的破壞;脊柱周圍組織的痙攣性反應.以及腫瘤體積較大對周圍結構形成擠壓等。如骨樣骨瘤常可出現凹向病灶側的側凸畸形,其側彎頂點多為病灶所在部位。

4.神經功能障礙

脊髓神經受壓可由腫瘤本身直接侵襲引起,也可由腫瘤破壞骨性結構導致的畸形繼發引起。由於脊柱腫瘤主要位於椎體,往往從前方壓迫錐體束或前角細胞,故常首先表現為運動功能損害,其臨床症狀則視脊髓神經受壓程度和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如脊髓前角綜合徵、脊髓后角綜合徵及脊髓半切綜合徵等。

檢查

脊柱腫瘤患者檢查主要包括:X線片,CT以及磁共振等,對於轉移性病灶,可行全身骨掃描(ECT)及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等。

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體徵、影像學檢查,結合試驗室檢查,比如血沉等可診斷。必要時在CT引導下行穿刺活檢,可或明確診斷。

鑑別診斷

1.脊椎化膿性炎症

發病前,患者多有皮膚癤腫或其他化膿灶病多驟起、體溫高,中毒症狀明顯,受累部疼痛明顯,活動受限,局部軟組織腫脹和壓痛。X線攝片椎體可見骨質破壞,椎間變窄,常有死骨形成,多無膿腫形成,應行細菌和組織學檢查確診。

2.退變性脊椎病變

椎間盤、韌帶突入椎管引起脊髓和神經受壓。中年以後脊柱退行變的影像學徵象幾乎都存在,與脊髓腫瘤的鑑別診斷要靠細緻的神經系統評價,輔助以影像學檢查。

3.脊柱結核

多有低燒、盜汗等慢性中毒症狀,病變多侵蝕椎間盤與相應椎體緣,椎旁寒性膿瘍有助於鑑別診斷。

治療

脊柱腫瘤,主張手術切除,影響脊柱穩定性的,一期應行脊柱內固定,以維持脊柱的穩定性。有脊髓及神經根壓迫症狀者,手術應在手術顯微鏡下解除對神經的壓迫為主。惡性腫瘤可先活檢明確病理,根據病理性質行放化療或其他方法治療,但是對於影響脊柱穩定性的惡性脊柱腫瘤,可手術行腫瘤切除及脊柱內固定,達到緩解症狀及維持脊柱穩定的目的,為術後放化療提供依據。有肢體活動障礙者,應行康復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