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胥昌忠將軍](/img/1/86b/nBnauM3X0EzM2MTMwMDO2kzM0MTM0YjM0IDMwADMwAjMxAzLzg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出生頭橋
![胥昌忠先生故鄉揚州頭橋鎮](/img/3/294/nBnauM3X1EDO2MzN0UjNzczM0MTM5YjM3IDMwADMwAjMxAzL1Y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將軍風采
據胥昌忠先生故鄉《頭橋鎮志·胥昌忠》記載,鄉賢胥昌忠先生系今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安帖村新港套一圩人,1953年就讀於頭橋安帖國小,安帖國小後曾更名為頭橋東方紅國小,現該校已併入由“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先生舅舅頭橋鄉賢王鑑人(本名王繼先,字鑒人,習慣稱謂王鑑人,王裕泰,敬稱王大地主,民國江都縣頭橋鄉鄉董、鄉議長、甲級議員,頭橋王裕泰醬園掌柜)及陳養年(本名陳道庠,別號寒蟬、養年,鄉境習慣稱謂陳養年,敬稱養叟、養老,吳大觀舅舅王鑑人的姨侄,吳大觀舅媽林氏孺人的哥哥林壽庵外甥,頭橋鄉甲級議員,上海益祥錢莊創史人)創辦的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鎮中心國小之中,故而,鄉賢胥昌忠先生亦是揚州頭橋國小榮譽校友。胥昌忠先生1964年入伍,曾在解放軍總政治部、武裝警察部隊政治部中任職,系頭橋鎮歷史上數位將軍級高級將領之一,在鄉境知名度非常高。
頭橋鄉賢胥昌忠這位從揚州走出去的將軍,通身洋溢著軍人的熱血情懷;憶及揚州,又充滿著深深的故土情結和熱戀之情。他一直笑稱自己與共和國同齡,因為從記事起,就“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有幸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經歷新中國無數波瀾壯闊的歷史性時刻——抗美援越、對越自衛反擊戰、唐山大地震、百萬大裁軍、軍隊現代化。
![胥昌忠將軍](/img/4/0b3/nBnauM3X0IzMyYTMwMDO2kzM0MTM0YjM0IDMwADMwAjMxAzLzg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熱心文化
![胥昌忠為《鑒真東渡》題詞](/img/6/804/nBnauM3X2ETMxgTMwMDO2kzM0MTM0YjM0IDMwADMwAjMxAzLzg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揚州媒體對頭橋鄉賢胥昌忠將軍,曾作過如下報導:“···胥昌忠在感慨家鄉巨變的同時,也時刻心繫家鄉建設,在去年揚州(北京)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匯報會上,曾一再地表示‘時刻都在想著如何為家鄉揚州做點事情!’···鑒真是揚州的,更是世界的。作為揚州人,拍好《鑒真東渡》這部作品,有著歷史和現實意義。胥昌忠和夫人蔣琳選擇了著名劇作家韓素真女士進行劇本創作。這部電視劇在立項過程中波折重重,吃盡千辛萬苦後,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獲得國家廣電總局批准。後來中央電視台決定拍這部片子,已先期投入了百萬元的他們,無償將著作權轉讓給央視。2007年,這部16集電視劇誕生。播出那天,胥昌忠及夫人百感交集。‘見證家鄉的變化,推動家鄉的發展,是我永恆的情結所系。’胥昌忠如是說。···”
情系故鄉
![揚州晚報對胥昌忠的報導](/img/6/122/nBnauM3X3czNwEzMwMDO2kzM0MTM0YjM0IDMwADMwAjMxAzLzg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因此,胥先生從小就練出了踩高蹺的本領,一直是踩著高蹺,走完少年時家鄉的那條讀書路。上世紀70年代回家鄉頭橋時,已有沙石路通到頭橋鎮上了,但一到下雨天,通向村裡的路還是很不好走。80年代,沙石路已能通到新港大隊部(今頭橋安帖村轄區),只是離家還有一段泥濘的路。“···前幾年再回家鄉時,已找不到回家的路,沿江高等級公路穿越自己家所在的村,夾江大橋就建在自己家旁。···”鄉賢胥昌忠先生對家鄉如今的巨變,顯得由衷感慨。
那時候胥先生在揚州師範學校上學,每次去學校都要起個大早,從頭橋走到揚州要5個小時,而如今,在現代化大交通格局下,乘車僅20分鐘就到家了,寬闊的道路帶著家鄉頭橋駛入了“長江時代”,胥昌忠先生對故鄉頭橋鎮的巨大變化,感到非常欣慰。
“2008揚州(北京)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匯報會”在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拉開帷幕。揚州市向在京工作的揚州籍老鄉報告最新發展成果,與在京的遊子暢敘鄉情,再續友緣。
“每次回家都感受巨變,從內心深處發出回報家鄉的呼喚。”胥昌忠將軍和夫人蔣琳講到激動處,聲音都有點哽咽,他們說,長期在北京工作,方方面面都很熟悉,資源很多,時刻都在想著如何為家鄉揚州做點事情。
據《揚州晚報》報導,當時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胡問鳴及夫人馬維揚女士,也和頭橋鄉賢胥昌忠先生一起,參加了家鄉揚州舉辦的這場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