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年教授是我國中日關係史和日本史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曾擔任中國日本史學會常務理事兼中日關係史分會會長、中國中日關係史研究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理事、日本東京國際基督教大學特聘教授等職,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較高的聲譽。
胡錫年先生學貫中西,通曉多種文字。從大學時代發表第一篇文章起,50餘年來發表文章數百篇,出版譯著300萬字。早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他就翻譯了日本著名學者長澤規矩也的力作《中國學術文藝史講話》(由世界書局1943年出版);抗戰期間他又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譯述了日本著名史學家栗田元次的巨著《日本近代史》(由正中書局1947年出版),對促進認識和研究日本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此書曾多次再版,1982年台灣正中書局發行第4版後,台灣有關報刊上曾發表書評,將它列入研究日本史的必讀書目。建國以後,胡先生懷著滿腔的報國熱情自海外歸來,教學之餘開始潛心於學術研究。50年代初,他翻譯了日本東亞同文會編著的巨著《對華回憶錄》(由商務印書館1959年出版),作為研究近代中日關係史和日本帝國主義侵華史的原始資料,該書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曾數次重印。在這一時期,胡先生還發表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和性質》等文,對世界現代史的分期等問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在學術界亦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進入60年代以後,胡先生的研究重點轉入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他在60年代初期翻譯的日本著名學者木宮泰彥的巨著《日中文化交流史》,經過十年動亂的磨難,終於在1980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這部近70萬字,集日本史學界數十年研究大成的著作在中國出版,極大地推動了中日關係史研究的深入發展,為中國學者提供了一部空前完備的重要參考書,受到了學術界的一致推崇。該書的中文譯本的發行,在日本史學界也引起強烈反響。與此同時,胡先生還陸續在中外有關刊物上發表了《隋唐時代中日關係二三事》、《古代日本對中國的文化影響》、《唐代的日本留學生》、《中日兩國在歷史上相互了解程度的比較》、《Recent Chinese Scholarship on Japan》等一系列重要論文,對中日關係史的若干重大問題進行了別開生面的研究,糾正了中外學術界不少舊說,其中許多精闢見解和結論至今為學界廣為沿用。
胡錫年教授廣博的學識和嚴謹的學風,使其在中日關係史界享有很高的威望。他不僅是我國最早開設中日關係史課程並招收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兩位導師之一,而且在國際學術界也具有一定影響,日本《朝日新聞》等報刊曾就胡先生的學術業績進行過專題報導,日本、美國有關大學都曾向胡先生髮出過講學邀請。1984年胡錫年先生在日本講學期間突發腦溢血而長期臥病在床,卻仍然不綴研究工作,除繼續修改充實舊著、指導青年教師外,還曾參與主編國家教委委託教材《中日關係史》。
由於胡先生在學術界的廣泛影響,陝西省檔案館在1997年3月確定徵集名人檔案之初,就決定將其有關材料作為第一批入選者永久收藏。
1996年9月16日胡錫年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4歲。
相關詞條
-
周錫年
周錫年(1903—1985),廣東東莞人,生於香港,父周卓凡、伯父周少岐俱香港殷商,大律師周峻年為其堂兄,是準住山頂的“高等華人”,擁有一輛掛上3號車牌...
人物簡介 生平履歷 成就榮譽 家庭生活 -
胡錫奎
胡錫奎(1896-1970年),湖北人,中共黨員,曾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為旁聽代表兼大會記錄員,並任大會職工運動委員會、組織委員會、宣傳委員會委員。
人物簡介 -
朱之錫
朱之錫(1622~1666),字孟九,浙江義烏人。清順治三年(1646年)進士,歷任弘文院侍讀學士,吏部侍郎。順治十四年以兵部尚書銜出任河道總督。生前著...
朱之錫人物簡介 禮義傳家承美德 慧眼識珠委重任 鞠躬盡瘁治三河 清廉勤政澤黎民 -
堵胤錫
堵胤錫,又寫允錫,又名錫君,原名靈授,字仲緘,一字牧子,號牧游。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今宜興市屺亭鎮前亭村人。明末及南明大臣,卒於1...
個人生平 史書記載 個人作品 -
盧嘉錫
盧嘉錫,物理化學家、化學教育家和科技組織領導者。1950年後歷任廈門大學理學院院長、副教務長、研究部副部長、部長,還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等職。他曾是第三、...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社會任職 獲獎記錄 人物影響 -
胡字
胡(Hú)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以胡姓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的多少排名第13位,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
摘要 字義 -
安定胡氏
安定胡氏,得名於安定郡,中國古代著名門閥世族。安定是胡氏最普遍、最響亮的郡望、堂號,有“天下胡氏出安定”的說法。
郡望概況 文化研究 人物傳記 -
胡萃
博士生導師。1931年3月生於浙江省金華市。1954年浙江農學院本科畢業,1960年浙江農業大學研究生畢業,1955年起留校,1986年晉升教授,199...
人物簡介 論文著作 主持或參加的主要科研項目 主要科研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