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自述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 1920年離開《新青年》,後創辦《努力周報》。 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

內容簡介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筆名胡適,安徽績溪人。學者。1910年留學美國,入康乃爾大學,入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師從於約翰·杜威。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191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 任北京大學教授。參加編輯《新青年》,並發表論文《歷史的文學觀念論》、《建設的文學革命論》,出版新詩集《嘗試集》,成為新文化運動中很有影響的人物。1919年發表《多 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主張改良主義。1920年離開《新青年》,後創辦《努力周報》。l923年與徐志摩等組織新月社。1924年與陳西瀅、王世傑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1932年 並邀蔣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翁文灝創辦《獨立評論》。1938年任國民政府駐美國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8年離開北平,後轉赴美國。1958年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一生在哲學、文學、史學、古典文學考證諸 方面都有成就,並有一定的代表性。 著有《五十年來之中國文學》、《胡適文存》、《白話文學史》、《中國章回小說考證》 等。

胡適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史學、文學和哲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 學史大綱》(上) 、《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的假設 、小心的求證”的治學方法。晚年潛 心於《水經注》的考證,但未及寫出定稿。1962年在台北病逝。

目錄

故鄉和家庭

徽州人

我的家族——績溪上莊胡氏

我的父親

家鄉教育

九年的家鄉教育

從拜神到無神

上海求學

在上海(一)

在上海(二)

我怎樣到外國去

留學美國

與不同種族和不同信仰人士的接觸

放棄農科,轉習哲學

公開講演的訓練

哥倫比亞大學和杜威

文學革命與文藝復興

副上梁山——文學革命的開始

國語的文學 文學的國語

中國文藝復興的四重意義

“科學”和“民主”的定義

五四運動——文化運動的轉折

我為什麼要談政治

整理國故到學術研究

國學季刊發刊宗旨

中國思想史研究

從舊小說到新紅學

雙線文學的新觀念

現代的中國文藝復興

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哥白尼革命

胡適年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