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書是胡適之“整理國故”的代表作,深入探討了儒家文化的起源和本質。本書是中國國學現代化過程中,一部繼往開來的劃時代作品。三千年來出生於中國的文化巨人不過百人,而胡適之先生是最後的一位。他但開風氣不為師,在現代中國全面轉型的驚濤駭浪里,以一學成歸國之少年,振臂一呼,擎起新文學革命的大旗,一時風光無限。然而這位自由知識分子的靈魂人物,以提倡革命始,卻以整理國故終,最後留給世人的,依然是仁厚親切的一代大儒形象。
作者簡介
胡適(1891一1962),原名胡洪[馬辛],字適之,安徽績溪人。學者。1910年留學 美國,入康乃爾大學,後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從學於杜威,深受其實驗主義哲學的影響。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191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 任北京大學教授。參加編輯《新青年》,並發表論文《歷史的文學觀念論》、《建設的文學革命論》,出版新詩集《嘗試集》,成為新文化運動中很有影響的人物。1919年發表《多 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主張改良主義。1920年離開《新青年》,後創辦《努力周 報》。l923年與徐志摩等組織新月社。1924年與陳西瀅、王世傑等創辦《現代評論》周 刊。1932年 與蔣廷[fu2】、丁文江創辦《獨立評論》。1938年任國民政府駐美國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8年離開北平,後轉赴美國。1958年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一生在哲學、文學、史學、古典文學考證諸 方面都有成就,並有一定的代表性。 著有《五十年來之中國文學》、《胡適文存》、《白話文學史》、《中國章回小說考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