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36年4月,參加全國學聯籌備工作。5月,作為溫州學生代表參加全國學聯成立大會。次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爆發後,參與組織永嘉戰時青年服務團,擔任團副總幹事,領導該團積極開展戰時地方服務工作。1938年11月,任中共永嘉縣委委員。次年4月,任永嘉縣委宣傳部長兼青年部長。7月,調任中共浙南特委青年運動委員會主任。1940年6月,又兼任浙南特委宣傳部宣教科長。1942年3月至1945年,任中共甌北縣委書記。在此期間,創建縣武裝工作隊,開闢西楠溪基本地區,大力發展民兵組織,並在此基礎上建立抗日武裝中隊。1945年3月,出任中共甌北中心縣委書記兼永樂人民抗日游擊隊政委,統一領導甌北、樂清等地區的鬥爭。
抗戰勝利後,調任浙南特委宣傳部宣教科長。次年,任浙南特委委員、宣傳部長,並創辦《浙南月刊》、《新民主》半月刊、《時事周報》(後改《浙南周報》)。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遊擊縱隊成立後,任縱隊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副政委。1949年春,為浙南遊擊縱隊代表團首席代表,與國民黨溫州專員兼保全司令葉芳代表進行談判,達成和平解放溫州協定。
溫州解放初,任溫州市軍管會委員、文教部長、溫州地委常委兼宣傳部長、《浙南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1949年8月,任溫州市人民政府第一任市長。1950年5月,調杭州市工作,歷任杭州市委常委、文教部長、宣傳部長兼《杭州日報》總編輯和市委副書記等職。1972年8月,調回溫州任地委副書記兼溫州市委書記。1975年10月,又調杭州任省委宣傳部領導小組副組長。1987年4月20日病逝於杭州,享年70歲。著有《胡景瑊文集》。
力促起義
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溫州國民黨守軍將領葉芳開始尋求起義,經過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遊擊縱隊協商,雙方派出代表進行談判。浙南遊擊縱隊首席代表為胡景瑊,代表有曾紹文、程美興、鄭梅欣。
5月1日下午,葉芳的代表代表卓力文、王思本、金天然、吳昭徵到達景德寺,他們一到,談判就開始了。
會議由胡景瑊主持,他首先代表地委書記、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龍躍對葉芳將軍深明大義、棄暗投明的義舉表示歡迎。他申明了我黨不咎既往的政策和談判的原則立場。接著分發協定草案,解釋其中的要點:完整保存起義部隊不予分散,改編為浙南遊擊縱隊一部;起義官兵一律原職任用,本人及家屬享受中國人民解放軍同樣的政治、物質待遇;起義部隊服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建立政治委員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遵守解放軍的紀律。第200師應於5月6日夜間起義,協同縱隊接管溫州城。
葉芳本人和起義部隊的具體安排,草案上有兩個方案供選擇:第一,葉芳為浙南縱隊副司令員兼浙南行政公署副主席,獨立團和新兵團改編為第七、第八支隊;第二,葉芳任縱隊獨立旅旅長兼浙南行政公署副主席,獨立團和新兵團為所屬部隊。至於自衛團,葉芳所能掌握的僅三個中隊,由縱隊司令部另行安排。後來葉芳選擇了第一個方案。
這草案有毛主席1月14日關於時局的聲明作原則依據,有北平和平協定作為參考,而且主要內容已在曾紹文和卓力文的接觸中交換過意見,所以談判雙方逐條討論時,雖然十分嚴肅地字斟句酌,但均是心平氣和。但令雙方始料未及的是,在談及雙方的軍事防區的安排時,一直平和的氣氛被打破了,雙方陷入了僵局……
當時我方提出雙方部隊的防區,城郊以溫瑞塘河為界,城區以南北大街(即今天的解放路)為界,其西為縱隊防區,其東為起義部隊防區。我方是根據雙方部隊現有的位置和溫州城的地理特點決定的,幾乎無法改變,雙方原則上同意這一點。
但是對方代表卻出乎意料地談了葉芳的兩點決定:第一,蓮花心陣地必須由起義部隊控制;第二,協定必須由葉芳過目才能生效。換句話說,四位代表並非全權代表。
蓮花心是溫州城近郊西偏南方向的制高點,其火力可以控制大部分城區,又掐住我縱隊進城路線的咽喉。按照雙方已同意的防區安排方案,蓮花心陣地在我軍防區之內。此外如果由起義部隊控制,則縱隊進城時必須在他的火力網下通過,在城區的駐地則處在他的東西兩面火力夾擊之下,其實質就是只有在葉芳的軍事控制之下,我們才能進城。
談判這時已經持續到了第二天凌晨3時多,因為矛盾的出現,全場頓時沒有了一點聲息,煤氣燈發出的嘶嘶聲格外刺耳。半晌,胡景瑊同志緩緩地站起來,態度溫和但很堅定地說:“我們一向教育部隊,前面有敵人,必須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殲滅之,在我們進軍的中途,就可能在蓮花心引起誤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對方代表作了一些解釋,但他們無權改變葉芳的決定,程美興同志沉不住氣了,霍地站了起來,厲聲說道:“如果不讓出蓮花心,那就只有打了!”
大家都緊張得透不過氣來。
此時,胡景瑊同志宣布:“休息十分鐘,大家冷靜考慮一下。”
代表們離開會場,分散在兩旁休息室里分頭交談,溝通意見。重新開會時,對方代表表示一定能說服葉芳撤出蓮花心陣地。於是《關於葉芳將軍率部反正起義之協定》六條十款於5月2日凌晨5時許簽字,雙方約定於5月4日進行第二次會談,這時東方已經泛起了魚肚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