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聲[10]

胡振聲[10]

胡振聲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本籍福建。行伍出身的胡振聲於1797年(嘉慶2年)奉旨接替李長庚,於台灣地區擔任澎湖水師協副將。而隸屬台灣鎮之下的此官職職等為正二品,是台灣清治時期的這階段,扼守台灣海峽的重要武將,並統帥兩標水營,數千名水師兵勇。任滿升任浙江溫州總兵。

人物介紹

胡振聲胡振聲
胡振聲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本籍福建

主要職務

胡振聲胡振聲

行伍出身的胡振聲於1797年(嘉慶2年)奉旨接替李長庚,於台灣地區擔任澎湖水師協副將。而隸屬台灣鎮之下的此官職職等為正二品,是台灣清治時期的這階段,扼守台灣海峽的重要武將,並統帥兩標水營,數千名水師兵勇。任滿升任浙江溫州總兵。

書畫家胡振聲

胡振聲,字叔鏞,別署四正山人,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天津分會會員,北京華夏名人藝術書畫院理事。胡振聲的書法,凡楷、行、草、隸、篆均有涉獵,尤喜旭、素癲狂之筆,下及明清諸家;繪畫尤擅梅、蘭、竹、菊四君,以山水而抒胸懷。現為職業畫家,寓居北京。
胡振聲多次在北京榮寶齋舉辦書畫展,作品有《江山一統、和諧中國》百米書畫長卷等。去年他參與的“瑞雪雅集九人書畫展”在京引起轟動。 展出的書法、繪畫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顯示出作者深厚的功力和藝術造詣。

書隨心性

胡振聲書畫胡振聲書畫

胡振聲的書法初學懷素、張旭,尤喜癲狂之筆。“往時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憤、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韓愈《送高閒上人序》),振聲做書與張伯高有異曲同工之妙。酒至半酣,欣然鋪紙濡墨,揮毫做書,筆走龍蛇,墨生風雷,或急或緩,抑揚頓挫,盡顯本性。
胡振聲肯於吃苦,學素、旭近乎痴迷,一本自序帖一臨就是十餘年,紙可車載、墨以缸計。入帖出帖,隨意自然,出神入化,得旭、素之精神。成功往往是給有準備的人,胡振聲有才情,有成為書家的性格和素質,捨得下功夫,因此,成名較早,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剛近而立之年就加入了天津書協,天津青年大世界以《青年書畫家-胡振聲》為題作了專題報導。少年成名,沒有阻擋住他前進的腳步,他總在思索突破自己,打破自己固有的書法局囿,於是,大量研習漢隸北碑,將魏碑的厚重與方筆用於自己的草書,在保留狂草線條行雲流水的基礎上,豐富用筆,方圓並用,中鋒側鋒結合,增加作品的厚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書風為之一變,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視覺感覺,達到了書法作為視覺藝術的審美意趣,逐漸形成了自己有別於他人的藝術風格。
其印上追秦漢、下及明清諸印人,對古璽、瓦當、泥封多有研究,線條蒼勁,運刀如筆,結體、布白、疏密講究,下刀老辣,既師承古法,又有所創新,融入自己的思想與風格特點,深得當代書畫及篆刻同道所喜愛。

畫求意境

胡振聲的畫,痴情水墨,很少設色,在墨色濃淡中儘量表現水墨的滄桑與古意,觀其畫如與隱士對話,你會不自覺地隨著畫意進入一種高古與幽遠的詩境,仿佛自己正倘漾于山林野境,與高士賢人隱者同樂,心清氣爽、蕩滌靈魂。
振聲兄的畫很講求意境,這也是古文人為詩、為文、為書、為畫的至高境界。《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山中了無事,幽醉日如年》、《秋水春雲萬里空,酒壺書卷一孤蓬》、《小屋全無暑,長松落日陰,窗中讀書者,須會古人心》,以畫悅目,以詩點題,作畫者的心境,與畫面所淋漓表現的意境躍然紙端,令人賞心悅目,在意境中體會藝術的高遠與深奧。
他的《鳴泉圖》古意盎然,一溪山泉順崖而下,在樹木的蒼鬱中叮鐺作響,仿佛泉水鳴耳,讓人很自然地去聆聽、去體味大自然造就的佳境勝景,鍾情于山水,樂而忘返。《扶杖看奇峰》遠近層次分明,墨色濃淡恰到好處,觀之則有欲與扶杖老人同游的感覺。《擬清湘老人筆》筆墨幹練,樹木山石,盡得石濤筆意。擬《萬壑松風筆意》仿佛松風陣陣,身臨其境,對枝杈、樹葉的勾勒頗見功力,融書於畫,給自己的筆墨賦予了新的藝術表現形式。
胡振聲嗜酒,因酒對身體有所傷害。在他身上古典文人的性格顯現特別突出;不喜袢勒與束縛,惡於阿諛奉承,鄙視世俗。因此,他辭去公職,專職作書作畫,並多處遊歷、豐富創作,寓居京華、以求破壁。性格灑脫不勒,以書成名,卻喜以畫示人,2007年,和友人一起在京上榮寶齋舉辦畫展。

中國著名美術家

美術家是社會分工細化的產物,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嫻熟的創造技巧並從事美術創作且有一定成就的美術工作者,是進行美術創作的主體,作為創作主體所具有的構成因素中,發達的審美感受能力、創造性的想像、豐富的情感和嫻熟的美術表現技巧是美術家的主要內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